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支付宝事件:在“被评论”中离事实有多远
http://www.cww.net.cn   2011年6月9日 14:17    中国新闻网    

很显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雅虎显然经过了精心的谋划。有分析认为,雅虎在承认支付宝必须拿牌的前提下,希望通过激怒华尔街,激怒美国媒体和民众,施压美国白宫,从而给阿里集团和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以此获取更高的谈判筹码,弥补支付宝转让的补偿。

雅虎和软银在拖延谈判的同时,也并非完全回避支付宝的话题,他们私下都提出了另一个更愿意采用的“协议控制”方案,即成立纯内资的企业获取运营牌照,用外资公司通过相关协议(而不是股权)实际控制内资公司,其目的是希望继续享有支付宝未来带来的收益。但这个方式很明显不符合中国央行的监管政策,被阿里集团拒绝。

在D9论坛上马云也间接证实了这一情况,他表示, “15年前,美国人教我们做生意要遵守法律,现在却有人叫我们绕开法律。”他认为,在中国做生意必须100%合法100%透明。

必须在此明确的另一个重要关键点是,外界对支付宝两次交易对价总额约为3.3亿元人民币的理解,"业界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支付宝的作价是3.3亿。"i美股分析师胡龙飞表示,3.3亿的金额更多体现的只是央行对于支付企业层面的基本资金的要求。这一数字是支付宝在申请牌照前,对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注册资本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果,并不是说支付宝值3.3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去年6月21日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须在 2011年9月1日前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且全国性公司注册资本最低为1亿元。

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来强调一下常识----假如没有支付宝,阿里巴巴集团就没有太大的价值;支付宝的牌照如果不合法,那么阿里巴巴集团的未来也就悬疑;美国雅虎和日本软银事实上对此非常清楚,他们目前在做的,只是希望通过一种“技术性”的安排,试图为自己换回更大的利益而已。

当事人都清楚到底在发生什么,会得到什么。因为,商业的东西还是要回到利益,只要存在共同的利益,就必然会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通信世界网

[1]  [2]  
相关新闻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支付宝  阿里巴巴  雅虎  软银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