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农村信息化向综合服务加速升级
http://www.cww.net.cn   2011年5月18日 09:55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中国移动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丰永红

今年4月中旬,各大网站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讲述的是一名39岁的山东菜农,因不堪包菜价格仅有8分钱一斤,入不敷出而心生绝望踏入了不归路,令人叹息不已。如果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市场供求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能够得以改善,或许如此的人间悲剧就不会再发生。

信息服务和应用建设是大势所趋

2011年“5·17”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让农村生活更美好”,这同“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十二五”规划主旨思想恰巧吻合,而今年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也已进入综合信息服务的新阶段。

“在信息化进程上,应按照先建后用的顺序。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符合信息通信发展规律。”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近日表示。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农村建设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并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与此同时,工信部及相关企业大力部署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根据工信部“十一五”村通工程会议总结,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互联网,94%的自然村通电话,全国近50%的乡镇已建成信息服务站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

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开始逐步转移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上来。正如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所言,“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在信息服务上狠下功夫,今后基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和应用建设将成为趋势。

商业化市场运作机制待引入

受到农村的广阔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产品的多样性以及农村结构的复杂性等多维度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运营商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难度较大,业务架构要求也相对较高。

显然,要想搭建好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向广大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绝非易事,这需要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长期投入。在这其中,政府各部门、电信运营商、IT企业、农户是参与建设的主体。在建设过程中,这些建设主体要在农村信息服务的组织体系下,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原则,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在笔者看来,首先要有长效的资金注入机制。以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为例,该省采取的“政府出一点、电信贴一点、电脑商补一点、村里掏一点”的模式在当前阶段是比较合理的,为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再者,要有科学的商业化市场运作机制。虽然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政治性意义,但从长远角度而言,还需引入市场机制,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双向投资机制,同时通过市场价值规律调控企业的服务行为,以实现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把握市场需求是关键

在解决了机制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由硬件普及向信息综合服务升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笔者认为,只有整合了资源,把握了农民的需求,实施了创新模式才能切实为广大农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通过资源整合、融合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进而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运营,最终实现农村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首先是信息网络和平台整合。目前宁夏、山西等边远农村地区的“三网融合”成功案例,实现了农村党员教育平台、数字电视平台、宽带网络平台、无线局域网平台等的互联互通,为“三网融合”的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了新思路。其次是信息终端的融合。网络和平台的融合为信息终端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在终端融合的基础上,广大农民只需一台信息终端便能接受基于各种平台的应用和信息服务,这将减少大量的购买终端成本、培训成本等。再次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包括对信息服务场所、信息资源、信息服务队伍等要素的共享和整合。这一整合应由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开发有关涉农资源,制定共享规则,实现“一个站点,多种功能;一个应用,多个手段;一个队伍,多种职能”的架构。

[1]  [2]  
相关新闻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进入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农村  信息化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