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发展呈现“政策驱动”特征
http://www.cww.net.cn 2011年11月7日 09:34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舒文琼
当然,仅有运营商的加入还远远不够,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复杂的产业链环节,只有各环节协同发展、共同投入,才能带动产业链健康成长。 传感器等短板亟需突破 物联网发展涉及到芯片、传感器、系统集成、软件、平台、内容、应用提供等环节。就目前的物联网产业链来看,全球性的传统信息化和IT领域企业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点,比如运营商主要集中在服务层面,且规模较大,系统集成商的规模也比较大,国际领先的平台和软件商重点关注全球市场。就中国来看,虽然物联网产业链上的从业企业众多,但是缺乏本土“旗舰型”企业。 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传感器环节是其中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叶甜春介绍,国内传感器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础传感器芯片厂商研发力量薄弱,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标准缺乏,应用领域不广,定位比较狭窄,层次偏低,盈利能力尚不稳定。他表示,国内目前90%的传感器芯片仍依赖进口。 物联网的发展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特点,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业务软件是最大的价值点,纯传输通道不到总体价值的10%,如果失去传感器这个制高点,那么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不具备有利形势,所以我国物联网发展亟待攻破传感器这个关键点。 要突破传感器这个关键环节,国内厂商需要做的有很多。传感器公司村田制作所(中国)执行副总裁孙泉介绍,传感器的种类非常繁多,例如气体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透明压电传感器、水分传感器等,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对工艺和技术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此外,很多传感器放置在户外,很可能是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而要研发出耐用又灵敏的传感器则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 孙泉还认为,为了减少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容量,未来的物联网需要将部分数据处理功能放置在末端,即传感器上,因此智能传感器就成为了发展方向。他介绍,国外一些厂商已经开始智能传感器的研发。毫无疑问,这对于我国的传感器厂商而言又是一项新的挑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的角度去考虑,更要注重通过原始创新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除了传感器环节外,在通信模块、云计算和中间件等物联网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为此,叶甜春认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真正实现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将在“十三五”的后期,物联网万亿级的市场潜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 与去年的物联网会议不同的是,此次无论是在研讨会还是展会上都多了一个新的词汇——物联网平台。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认为,物联网发展应该走“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道路,而在展会上,三大运营商也展出了各自的物联网平台。 目前我国在大量推动物联网示范工程,刘海涛认为,物联网的示范固然重要,但不是物联网最关键的环节。他分析,物联网发展具有分散化和小众化的特征,比如不同行业、不同场景可能都需要不同的应用,而这些应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物联网产品形态、系统的应用和感知的服务是多样化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物联网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但是被应用分成了众多的小块,如果不克服这个问题,物联网仅仅成为中小企业或者小企业集群做的事情,那么物联网的规模注定上不来。 刘海涛用微软的例子打了比方,他认为,微软没有做控制软件、管理软件,仅依靠操作系统占领了软件业的制高点,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中Windows操作系统是不变的。物联网也是如此,不管人们在哪里使用物联网,总有60%~70%是一样的,把一样的东西凝练出来,称之为共性平台,然后把不一样的东西以及和用户直接相关的东西单独作为一块,称为应用子集,这样物联网就形成了“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架构。刘海涛认为,共性平台是关键,谁把共性平台攻下来,谁就能占领物联网产业化的制高点。他介绍,目前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已经开始构建物联网共性平台,目前为止共性平台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而且在局部区域已投入使用。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关键字搜索:物联网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