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要闻 >> 正文
 
华为应借道摩托罗拉曲线大举进入北美
http://www.cww.net.cn   2010年4月8日 08:16    第一财经日报    
作 者:马晓芳

    华为如何占据北美“高地”?

    业界认为借道摩托罗拉曲线大举进入北美的可能性较大

    看到爱立信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从11%猛然提高到23%,不知道华为有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2009年,当业界遍传华为最有可能收购申请破产保护的北电时,华为毫不含糊地否认了这个说法,最终反而是诺西和爱立信出手,经过激烈争夺,北电最终花落爱立信。

    如今,有关华为可能收购摩托罗拉的传言再起,而且从各种迹象来看,这次的传言非常有可能变成现实。

    如果说,2008年华为联合贝恩资本直接收购3Com,属于对北美市场的“强攻”,那么,现在“吃一堑、长一智”的华为正在采取的方式可谓“迂回包抄”。无论如何,北美已经是华为全球版图中的最后一块阵地,进入北美已经是早晚的事。

    北美,最后的阵地

    如果根据目前华为在全球的市场布局画一张世界地图,不难看出,最后的一块空白市场,那就是北美了,或者更准确来说,是美国市场,因为在过去的1年,华为已经拿下了加拿大两家运营商的订单。

    根据华为公布的2009年年报,已经与华为达成合作的全球前50大运营商已经从2008年的36家增加到了2009年底的45家。

    这让美国市场对华为来说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因为华为尚未达成合作的运营商之中,美国市场就有4家,分别是Verizon无线、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Sprint和德国电信(T-Mobile)美国公司。

    在过去5年中,华为的年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3%。北美是华为最后一个阵地,也是华为维持其高速增长的下一个堡垒。

    与其他市场不同,北美市场相对封闭。长年以来,北美运营商的主要合作伙伴只有北电、朗讯、摩托罗拉等几家本土设备商,就连爱立信和诺西希望染指北美市场也一直不顺利。最终不得不采取并购本土设备商的方式“曲线”进入。

    其实华为一直在寻找进入北美市场的机会,并做过多次尝试,只是实际难度比预想中要大得多。直到2008年底为止,华为来自北美市场的收入仍不足总收入的1%。

    华为最早是通过与3Com的合作,使其数据产品顺利进入北美市场,2006年初又与北电成立了合资公司,不过仅仅半年之后该计划就宣告搁浅。最大的举动莫过于2008年联合贝恩资本直接收购3Com,最终被美国政府以安全因素为由而终止。

    北美市场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朗讯被阿尔卡特并购,北电和摩托罗拉日渐衰落,铁板一块的北美市场终于出现了机会,只是抓住这个机会并不容易。阿尔卡特朗讯目前仍在北美市场保持优势地位,北电已经被爱立信收购,唯一的机会只剩下摩托罗拉。但华为官方一直对收购摩托罗拉的说法“不予置评”。

    华为的选择

    “我们今年在北美市场肯定会有突破,区别只在于突破到底有多大。”一位华为内部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据他介绍,在他身边的同事,有相当多都被派往了北美市场。

    良好的财务状况也为华为可能的并购准备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华为实现净利润182.74亿元人民币,经营现金流为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此外,短期债务比重的下降也扫除了华为的后顾之忧。

    由于华为等非美国企业进入北美市场最大的障碍来自美国政府的审查,特别是对华为政治或者军方背景的猜测,自从2008年以来,华为有意增加了其信息公开的程度,包括在今年的财报中专门强调,华为目前的股权结构中没有任何第三方持股。

    华为高级副总裁CharlieChen对《金融时报》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美国政府对华为表现出来的担忧,他们会努力消除这种忧虑。

    据报道,华为已经聘请美国网络安全评估公司ElectronicWarfareAssociates(EWA)协助其游说美国政府。华为通过与美国国防和情报部门的谈判,希望能消除美国政府对华为所谓军方背景的担忧。

    当年,阿尔卡特收购朗讯时就与政府签署了“缓和协议”(MitigationGreement),而华为收购3Com时由于没有主动提交申请,而被认定为“受管辖的交易”,最终没有通过为期30天的审查。

    不过,即便如此,华为在收购的准备阶段仍然小心翼翼,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表示,谷歌意外退出中国市场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而这有可能让中美关系更加微妙,从而加大华为在北美市场的收购难度,华为必须对此有充分的准备。

编 辑:石美君
关键字搜索:华为  摩托罗拉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