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IPv6告诉我们:技术驱动很危险
http://www.cww.net.cn   2010年4月26日 07:08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王涛

    “2010年是IPv6的商用元年”—这也许是我们迄今为止听到的,针对IPv6最令人“欣慰”的说辞了。之所以“欣慰”,是因为IPv6生来多艰,能进入“元年”实属不易。追溯起来,现在距离IPv6协议的产生已有15年之久。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一项运营商重视、设备商卖力,拥有着部署必要性和紧迫感的技术而言,推演了如此长的时间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商用,这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IPv6阵营在IPv6的产业化和商用化过程中有过两次反省。

    一次是他们最终意识到IPv6不能兼容IPv4是“重大失误”—此举给二者的平滑衔接制造了很大障碍,最后设备制造商们不得不费尽心力在中间设备上完成这个“技术补丁”;另一次则是后悔当初忽视了Web服务的强大存在—彼时,IPv6方面认为Web服务并不是IPv6的杀手级业务。而如今,基于IPv4的Web应用已呈铺天盖地之势且无处不在。由此伴生出来的就是IPv4业务向IPv6转移的成本空前巨大,“IPv6需要ICP全面参与”的呼声也由此响起。

    上述两个所谓的“失误”对IPv6产业的负面影响令人扼腕,但如果细究起来,我们能够发现,其实它们都是由一个思维而来,那就是技术驱动—自认为有了好技术便可包打天下,而置市场现实于不顾,这种单极思维的后果使得IPv6在技术和业务链条上不断地“打补丁”。

    通信产业的发展应该由技术驱动还是市场驱动,这个问题在10年前便有了争论,当年欧洲3G商用后的不振表现也让“市场论”广为认可。以如今产业现实来看,在某种程度上,通信业缺乏的依然不是技术演进,而是市场驱动。上世纪60~70年代由网络设备商驱动技术革新的模式,更多地是由当时通信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的,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IPv6的技术驱动思维曾让其自身发展浪费了很多时间,但遗憾的是,就在不久前,IPv6阵营依然有权威人士谈到:他仍然相信技术驱动革新的模式。这未免让人有抱残守缺之感。再联想到IPv6启动缓慢的问题,只能让人认为IPv6阵营的反省还是不够彻底。

    其实,在通信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教训众所周知,ATM(异步传输模式)也是反面教材。在这些背后,我们看到的都是技术推手的影子—有驱动者没需求者,而最终只落得个进退无措、尴尬两难。

相关新闻
编 辑:徐亮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87
关键字搜索:IPv6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