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要闻 >> 正文
 
爱立信:3G带来中国式增长
http://www.cww.net.cn   2010年2月12日 09:10    第一财经日报    
作 者:马晓芳

    中国3G让华为和中兴赚了个盆满钵满,尽管厂家之间难免此消彼长,但由于整体蛋糕的增大,外资设备商同样分到了一杯不错的羹。

    “爱立信去年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明显的增长。”2月9日,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主管马志鸿(MatsHOlsson)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及东北亚区主管是马志鸿从2月8日开始的新头衔,更让他感到兴奋的,是爱立信同时宣布,爱立信北美区主管AngelRuiz和中国及东北亚区主管马志鸿从即日起升任爱立信全球领导团队成员。

    在马志鸿升任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的强大支撑。“AngelRuiz和马志鸿在进一步提升爱立信在北美和中国的市场份额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卫翰思表示。

    3G带来的中国式增长

    “过去一年,中国市场获得了明显的大幅增长。”马志鸿强调,从爱立信中国2009年的业绩来看,如果只看增长的部分,几乎100%都是由3G贡献的,但爱立信在中国2G市场的优势仍然明显,运营商在加大3G投资的同时,并没有停止2G投资,因此,如果从收入份额上看,2G仍然占据了较大比重。

    只不过,这种增长的同时,爱立信面临的挑战变得异常严峻。对此,马志鸿并不否认,“中国本土设备商拥有的本土优势是爱立信在与之竞争中所没有的。”

    在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网络建设中,由于爱立信并不提供CDMA2000设备,其3G增长主要来自WCDMA和TD。其中WCDMA获得了接近30%的份额,尽管爱立信在全球WCDMA市场份额第一,但在中国市场位列华为之后,屈居第二。

    更不乐观的是爱立信在TD上的份额。经过中国移动三轮TD招标,爱立信在TD上的份额仍然只有个位数,这让中国本土设备商大赚了一笔。“主要是由于爱立信进入TD较晚,所以份额较少。”马志鸿解释说。

    在他看来,所谓的竞争激烈,是指爱立信受到了来自中国本土竞争者的挑战,如果单从国外设备商来看,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变小了。

    以设备商目前热捧的LTE技术为例,马志鸿认为,爱立信在这方面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本土竞争者,但爱立信有信心能保持领导地位,他相信,未来爱立信在LTE领域面临的竞争者其实会比3G时代更少。

    全球组织架构变革

    卫翰思在2月8日宣布,将减少全球市场区的数量,并创建新的大区,通过这种方式对爱立信进行全球组织架构的调整。重组完成之后,爱立信原有的23个市场区将整合成为10个大区。

    以新组建的中国及东北亚区为例,除了包括之前的大中华区之外,还包括了朝鲜、韩国和日本。而北美和印度都是独立的大区。

    对于爱立信的全球领导团队成员而言,之前只是包括了爱立信总部的13位管理层,区域主管并不在其列,此次,北美主管AngelRuiz和马志鸿的提升几乎史无前例。

    马志鸿认为,在他升任全球领导团队成员之后,可以确保中国的利益在全球得到更好的维护。“我确实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告诉爱立信全球管理层,TD究竟有多少重要,这也是爱立信在TD份额上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但今后爱立信领导团队对中国市场的任何讨论,我作为成员之一,都有机会在其中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他说。

    之前,中国区一直是爱立信最大的市场之一,2009年,中国区在爱立信全球占有约7%的份额,但由于爱立信收购了北电的CDMA和LTE业务,直接增强了在北美市场的实力,北美已经在2009年超过中国,跃升爱立信的第一大市场,不过中国市场仍然至关重要。

编 辑:颜溢辉
关键字搜索:爱立信  3G  中国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