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60年巨变:从胡同传呼到3G生活
http://www.cww.net.cn 2009年9月2日 08:57 北京商报
作 者:毛涛涛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新中国成立之初,这曾经是许多京城老百姓的梦想之一。如今,北京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104.4部/百人。从跑上几条胡同接个电话,到现在用手机和朋友来个视频聊天,60年的变迁中,北京市民不断享受着通信业发展所带来的乐趣。 公用电话 从匮乏到遍布大街小巷 1949年前夕,北京市内电话分支局共12处、局营公用电话共41处。新中国成立后,北京26个邮政支局全部安装了公用电话。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公用电话成为北京市民与他人沟通的重要通讯手段。 “那时,七八个胡同才有一部传呼式公用电话,接个电话经常要跑上几个胡同。”家住东城区王府井大纱帽胡同的赵大妈告诉记者,因为电话的稀罕,就是接个电话也会高兴很长时间。除了满足附近居民的需求,这部传呼式电话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位于胡同中的小工厂,因为当时的普通工人几乎不能使用厂长电话,而他们的需求只能通过传呼式公用电话来解决。 1951年5月15日,北京电信局按邮电部指示,在居民区大力发展私人代办的可以呼人找人的传呼式公用电话,而这种模式也逐步在全国进行推广。当年年底,北京市公用电话发展到了287部,其中设置传呼式公用电话159部。传呼式公用电话的开办,极大方便了未装电话的普通用户。 “1951年,北京城八区除中南海之外的159个派出所均装有传呼式公用电话,覆盖了3000多条胡同,基本只要在电话里面说出门牌和地址就能找到人。”为公用电话事业奋斗了30年的常士荣师傅回忆道,由于是计划经济时代,传呼式公用电话代办户的挑选也比较复杂。电话局首先会通过各居委会找合适的对象,然后经过派出所审查,若无问题才能确定下来。按照要求,代办户需要政治可靠、服务热情、地点合适,而且会优先考虑军烈属。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北京市公用电话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期。1982年9月22日,西单北大街安装了北京市第一座投币公用电话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投币式公用电话按通话次数收费,每次只需要5分钱,所以很多人打起电话来没完没了。为消除这种行为,1984年6月,北京市第一批限时投币电话亭正式启用。一年之后,限时投币电话占全部投币电话的八成多。 1994年,50部新式IC卡电话在北京多家四星级宾馆饭店接通试验,北京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使用IC卡公用电话的城市。1996年,200部IC卡公用电话首次安装在东单、西单的大街上,一年之后开始在北京大街上批量安装。目前,北京市各类公用电话已达40余万部,遍布大街小巷、机场和车站等公共场所。 从万元“大哥大”到千元3G手机 与公用电话相比,移动通信的启动晚了几十年时间。尽管如此,随着网络的不断升级完善及资费的不断下调,移动通信的发展势头已全面盖过了“老大哥”公用电话。 1988年3月,北京模拟网进行首期放号,初期的放号主要是针对企事业单位,个人的发放十分有限,主要是一些名人或是老板。用户当时需要购买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而且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因此被形象地形容为“大哥大”。 “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我当时可是被叫做‘高级倒爷’!”回忆起20年前手拿“大哥大”招摇过市的情景,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的杨晓光还是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他告诉记者,当时大家都认为,所谓的有钱人就是“开着桑塔纳,打着大哥大”。 据杨晓光介绍,当时“大哥大”电话光机器费就得2.1万元,用户还得交纳6000元的入网费并预存1000元话费,算下来一共2.8万元,当时一般人的月收入只有几百元,买一部“大哥大”绝对称得上是“天价”。从性能上看,“大哥大”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尽管如此,“大哥大”当时还是一机难求,并不是用户交了钱就立马能拿到机器,因为“大哥大”需要购买指标,必须要有单位的证明才能买,所以用户交了钱还得等,就算等上半年“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这样的情况直到1996年才有所改变,第二代的GSM、CDMA手机开始逐步“落入寻常百姓家”,手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不再是件奢侈品,而且消费者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可以选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从2008年开始,一个被称为“3G”的新名词开始走进京城百姓的生活。通过3G这个新鲜玩意儿,用户可以体验到视频通话等多个特色业务,而且使用手机上网的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2008年4月1日,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同时启动了3G试商用测试和社会化业务测试,9个月后,工信部正式发放了3G牌照,三大电信运营商的3G业务相继在北京地区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扩充3G用户数,3G手机相关产品的价格已经降低到千元左右。 电信资费 从高额收费到价格坚冰打破 “在传呼式公用电话最初发展的时候,市民打一次电话只要4分钱,传一次电话的费用为白天3分钱、晚上5分钱。”常士荣师傅告诉记者,这样的收费标准,当时与一个烧饼的价钱相差无几。 让人遗憾的是,传呼式公用电话合理的收费标准并未延续到后来的手机上,而双向收费的模式更是让一些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显得很谨慎。 已经从大学毕业4年的小陈告诉记者,他是在2002年世界杯前买的第一部手机,当时选择的是神州行号段,无论是拨打还是接听电话都得花钱,所以小陈基本上不拨打电话,如果有电话打进来就先挂掉,然后使用201卡拿公用电话打回去。在整个世界杯期间,他和球友之间的交流基本靠短信来进行。 当年的小陈,只是众多因为高额收费而不敢使用手机业务的用户之一。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北京地区手机资费偏高,是部分省市的2-3倍,价格不合理的问题经常引来消费者的猛烈抨击,而电信行业也是十大霸王现象突出行业评选的“座上常客”。 直到2007年,北京地区的手机双向收费才开始有所松动。2月8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全球通“畅听99套餐”正式问世,一举成为京城手机单向收费改革的先驱。此后,该公司相继推出了面向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单向收费套餐,实现了旗下所有品牌的单向收费。另一家移动运营商北京联通,也针对旗下子品牌迅速推出多个系列的单向收费套餐。 “现在即使是拨打视频电话,也基本没有什么顾虑。”已经就职于某研究所的小陈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已经实现了携号转品牌,自己将原来的神州行号码转成了全球通,并申请成为了3G用户。经过这一番折腾,在通话时间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他每月的手机费不超过100元,而且还能免费使用手机报和飞信业务,这与大学期间的捉襟见肘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
|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