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模式:中国移动的固网样板
http://www.cww.net.cn 2009年8月24日 15:30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陈志刚
8月10日,有一则新闻并不惹人注目,但是给三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所带来的启示,却可能是别有一番风味:中国台湾“中华电信”向台湾电信管制部门再次申报2Mbit/sADSL新的资费,也再次遭到台湾电信管制部门的拒绝,并再次要求“中华电信”取消在宽带接入业务中实行电话号码捆绑销售的政策。而拒绝的理由是“中华电信”新的资费标准远超过了现在的资费,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换一句话就是说,“中华电信”要涨价了。我们从来都已经习惯于电信资费不断的下降,对于”中华电信”敢于逆势涨价的行为不能不让我们重新陷入思考,难道“中华电信”就不担心市场份额会因自己涨价而被竞争对手抢去? 具体的原因我们无从而知,但是至少可以知道,“中华电信”是不担心市场竞争的问题,因为“中华电信”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固网运营商,其固网资源是其他运营商所不能比拟的,而这种庞大规模的固网资源所带来的垄断效应,应该是“中华电信”逆势提价的底气之一吧。 困境:被束缚的巨人 这种底气或者说优势,对于号称已经拥有全业务牌照的三大运营商来说,是各不相同的。尽管拥有这种优势不一定转化为市场行为,但是,没有这种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 现实的问题就是,尽管中国移动已经同时拥有固网和移动基础电信业务牌照,但是这却是一个附加了额外限制的授权。 在电信管制部门发放的牌照中,所授予的固网牌照使用对象是中国移动的集团公司,而具体的业务经营者是并入中国移动的铁通公司。对于各省市的地方省公司,业务范围仍然局限于原有的移动业务为主。 可以认为,在固网业务上,国家明显是采取了不对称管制的政策,通过牌照发放的形式,严格限制中国移动可能由于竞争的需要,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投资固定网络建设,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投资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这种不对称管制的另一层含义可能也是保障TD建设的充裕资金不被分流,以及其他两个运营商不至于因为现有固网市场被大量蚕食造成后续3G移动网络投资不足,而使得产业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加剧。 矛盾:关闭一扇门但没有开启另一扇门 持续十几年的分业运营管制体制,既给中国的移动业务运营商较长时间享受移动替代固定趋势下的黄金业务发展机遇期,也使中国移动这样以移动业务运营为主的运营商在全业务重组后,在固网资源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长期竞争优势不足。 毕竟,相比于固网业务而言,移动业务由于其资源专有性和沉淀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属于可以垄断经营的业务,尤其是3G牌照发放后,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两强格局的改变可能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压力,在国家关闭建设固网这一扇门之后,更是被凸显出来,因为真正能够解决中国移动成为一个全业务运营商,在固网本地接入上扶持处于“弱势”和“非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国移动的开放和不对称管制政策并没有出台。这种政策的出台,以现有国家对电信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来看,短期之内是不可预期的。 现实:来自竞争的一些传说 在移动通信市场,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最现实的压力是来自城市发达地区的市场份额的保持和竞争。 在城市,聚集了密集、优质的移动通信用户。而在这个市场,来自竞争对手密集进攻最初的形式就是其利用固定网络资源优势,从家庭、集团客户市场推出的各种融合和捆绑业务组合及营销组合开始的。 但是,反观中国移动,除了在TD无线座机上进行反击之外,却缺少有力度的防御措施。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传统固网语音业务持续下滑的同时,其宽带业务的用户数和收入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对手的利润主要来自宽带收入,这成为支撑其争夺移动通信市场的根基。 那么,在面对面的直接进攻中,中国移动必须寻求一条突破困境,围魏救赵的良策。这样的良策必须考虑政策约束、网络资源现状、自身优势以及环顾市场后可以合纵的同盟军。 破题:固网宽带市场策略新解之苏州模式 在苏州,与中国台湾“中华电信”的涨价申请不同,苏州移动喊出的口号是结束宽带暴利时代,以近乎“零”宽带使用费的模式掀起了固定宽带市场的新竞争。这种苏州模式对于破解中国移动早期由于自身网络、国家政策以及经验的局限所带来的竞争难题所带来的价值不可小窥。 首先,在市场定位上,竞争多方以同样的业务形态在同一市场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从媒体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到,苏州移动在目标客户群上同样选择了家庭客户和高档写字楼或者集团客户。在这个市场既是竞争对手争夺高端移动电话用户的市场,也是其宽带利润来源的主要市场,当然,也是移动力图保有的中高端用户市场。 其次,在竞争优势的选择上,苏州移动理所当然采取了更有积极态势的交叉营销,全额成本补贴的营销措施,意欲发挥自己的成本优势,既确保移动业务收入的增长和稳定,也达到稳定客户,增加客户转网成本,同时削减对手利润的一箭多雕之目的。 最后,在竞争同盟的合纵选择上,与广电运营商合作(苏州移动携手广电推出“充值送宽带”),一方面破解了本地网络传输资源受限,最后一公里接入的困局,另一方面也以曲线救国的方式打开了国家禁止中国移动投资固网建设的政策限制之门。这种合纵同盟,对于觊觎宽带市场已久但是一直缺钱少粮的广电系统来说,或许也是一个久旱逢甘雨的良机。 应该说,苏州模式是中国移动在内部和外部政策及资源约束下,面对竞争的一次困境突围的尝试,这种尝试对于竞争不足的中国宽带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至少,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这样的。 编 辑:徐亮
|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