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软件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客户需求已经发生转变。”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软件在当下并不缺市场,中小企业即将面临的企业结构调整大潮下对管理软件的刚性需求将充分挖掘出来,只是,从目前的需求来看,客户越来越趋于理性,同时更看重管理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切实实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软件仍然存在很大的市场。
“市场环境的新变给管理软件产业一次正名的机会,管理软件回归本质的时候到了”。沈国康认为,在当下境遇下,管理软件要静下心来做产品、踏踏实实搞需求才能在09年以及未来几年内,前景更加明朗,才能走出“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尴尬,才能使得产业健康发展。
企业优化管理——信息化的技术、精益管理思想
上世纪90年代初,以ERP为代表的国外管理软件进入中国,中国管理软件全面跟进,中国管理软件厂商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与市场的“百家争鸣”发端于此,在“不上ERP就没有信息化,上了ERP就全面信息化”的神话般的渲染下,管理软件市场着实红火了一把。
然而,发家时的顽疾为后来的集体遭遇埋下伏笔。软件厂商集体炒作概念,软件业对概念的“纸上谈兵”高烧不退,使得管理软件概念远远超过产品本身,用户的集体盲从心理也使得作为以需求为核心的软件产品被通用化,功能与用户具体需求往往不能对接,易用性的被忽视更是导致上了ERP却不用ERP局面出现,这些为以后“热概念遭遇冷需求”的管理软件成长烦恼,以及“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尴尬种下祸根。
沈国康对此指出,从现在来看,管理软件在后来几年遭遇冷落是源于一开始没有静下心来去对待,没有切实解决客户需求,更没有长远的去看待这个市场。概念频出以及厂商和用户的集体盲从让管理软件红遍大江南北,但最终遭遇成长的烦恼。
帮助困境中的企业优化管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工具贯彻先进的精益管理思想对中小企业进行改造,要达到这个目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应用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在责任面前,管理软件产业的责任感也突显出来。
管理软件需要专注的精神
“切合用户需求是所有管理软件的出发点。”沈国康表示,在走出管理软件成长尴尬的道路上,在当前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时刻,管理软件厂商摈弃浮躁之风,静下心来搞研究,通过与客户同步的管理软件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是每个管理软件厂商肩负的使命。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软件厂商要有专注的精神,要明确自己擅长的行业领域,通过某一行业某一产业链领域的客户的深入钻研,建立管理软件厂商的优势和特色,并提高用户满意度,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建立核心竞争力。
其次,真正静下心来研究客户需求也是走出“上ERP找死”怪圈的根本。管理软件厂商想要真正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就必须扎根于企业,扎扎实实的真正研究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随着客户的集体成熟,那些仅靠热概念炒作已经没有市场”,在理性的消费趋势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帮助用户解决生存困惑,切切实实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才是管理软件厂商应该思考的问题。
“博科资讯10多年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业内人士介绍说,为确保对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博科资讯公司建立了一整套的工作流程,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都各负其责。公司高层负责大环境研究和战略制定,中层管理者负责具体行业的需求研究和需求模型制定,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负责需求实现,产品经理向用户和渠道商进行培训和信息反馈。通过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双向工作流完成从需求到产品应用再到产品升级和售后服务的一体化作业。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核心战略,成就了博科行业管理软件第一品牌的地位,也为其他管理软件厂商走出“ERP怪圈”提供了借鉴。
另外,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管理软件领域“七分管理,三分技术”的特征下,对产品设计中管理思想的研究成为产品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的核心。让管理软件有管理思想,让管理软件懂管理方法,不仅解决客户现有问题、满足需求,而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实现管理软件在帮助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前瞻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