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宏碁离老大的最后一公里
2009年5月6日 13:39    《中国企业家》    评论()    
作 者:王勇

    应该说,宏碁董事长王振堂最近的心情相当愉悦。当竞争对手们在吃力应付经济危机带来的衰退之时,他已在想着如何挑起下一轮战争。

    “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们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宏碁也将成为最大的赢家。”4月8日,王振堂在北京的全球记者招待会上高调宣称,“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仅以笔记本电脑而言,我们已领先竞争对手6-9个月,宏碁原定在2011年超越惠普,现在看来还有可能提前。”聚光灯下,头发花白的王振堂意气风发。

    宏碁的速度的确让人惊诧。凭借上网本AspireOne系列的热卖,2008年第四季度,宏碁击败惠普,成为欧洲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在美国市场拿下苹果,占据15.2%的市场份额,仅次于戴尔、惠普,但前二者都是负增长,宏碁却增长了55%;在全球市场,宏碁更是已经坐三望一。Gartner的报告显示,宏碁2009年一季度已占据全球13%的市场份额,与第二名戴尔仅有0.1%的差距。宏碁的股价也随之水涨船高,2009年以来大涨40%。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宏碁已悄然完成了33年以来最重要的战略转型。这让宏碁站在了临界点上,一个多品牌、全球化的新“PC之王”呼之欲出。

    在全球三大区中,宏碁已在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取得了绝对优势,在泛美市场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只要再在以中国区为代表的亚太新兴市场取得突破,宏碁有望登顶。为此,王振堂亲赴北京为宏碁中国区打气加油,发布会主题也被精心确定为“SignofTheTime”(时代标志)。王振堂认为宏碁拥有的两大秘密武器,“不仅仅会让宏碁成为市场上的赢家,还会让宏碁成为未来三年中的市场主导者”。

    但是在真正成为“PC之王”前,宏碁仍要打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多品牌策略

    在王振堂看来,过去三年里宏碁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并购决策;二是上网本。而它们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认识:PC已是大宗物资化了(宏碁总裁兰奇语)。

    “宏碁坚信PC是一种产品,技术并不是这个市场惟一的驱动因素。”王振堂告诉《中国企业家》,用户的购买方式和倾向习惯非常分散,有些受品牌吸引,有些受技术吸引,还有一些用户对价格非常敏感,强调某一方面都不全面。所以,“任何厂商都要以多价位满足客户的需求,但仅仅靠多价位驱动是不够的,问题的关键是满足不同市场客户的细分需求”。

    这就是王振堂的第一件武器:多品牌战略。虽然早在一年多前,宏碁就已展开多品牌策略的宣传,对旗下Acer、Gateway、PackardBell(PB)和eMachines四大品牌进行有效整合,但直到今年4月,多品牌战略才迎来它的最后阶段——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拥有独特外观和使用体验的新产品系列全新亮相。

    这一策略得到了分析师们的认可。IDC中国区研究经理王吉平认为,宏碁是想通过多品牌覆盖全球各种客户群,这解决了宏碁单一品牌覆盖面不足的问题。

    Gartner中国硬件市场首席分析师叶磊则认为,这更多的是对宏碁此前并购重组战略进行重新梳理和拔高。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IDC亚太区总部研究副总裁霍锦洁。“并购Gateway和PB之后,宏碁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很高了,现在要注意的是避免产品线和渠道陷入混乱,多品牌战略能让消费者和渠道自身更清楚产品定位。”霍锦洁说。

    国金证券电子分析师程兵则从PC产业本身变局对多品牌策略做了解读,“卖PC已经是卖白菜了,继续做品牌就必须扩大市场份额,而产品层面如果不考虑更新换代的话,廉价化趋势也非常明显,这其实有利于新的品牌运营商崛起。”

    “宏碁是在走高端之路,如果光是低端,它没必要树立第二个品牌。上网本是个很好的产品,但价格波动性太高,还面临华硕和惠普的竞争,价格战会带来无法回避的成本压力,所以宏碁必须找一个突破口。”程兵认为,宏碁多元化、进军智能手机等等亦可作如是观,“多品牌战略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选择做便宜东西、卖一辈子白菜,还是要走差异化路线,打造高端品牌,这也是宏碁正在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PC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做出品牌特点鲜明的产品非常难,绝大多数用户还是关注性能。做多品牌运营,定位、如何避免对原有品牌的业绩冲击,回避大家对宏碁中低端品牌的固有印象,都是相当大的挑战,更不要说还有竞争对手的冲击。

    不过,宏碁也有一些竞争对手无可比拟的优势。宏碁的销售和制造完全外包,即使产品不断增加、营业额屡创新高,也不需要额外增加人手或投资。宏碁全球尚不满6000人,不足联想的三分之一,毛利率虽然始终在低位运行,获利绝对值却在节节攀升。王振堂强调,宏碁将通过加强产品设计、聚焦成长性客户群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三种方法确保宏碁的多品牌战略成功执行。

    从上网本到轻薄本

    在上网本市场,宏碁后来居上。2008年,AspireOne系列获得了全球43%的市场份额,是该领域的最大赢家,而2009年上网本市场依然会保持增长。王振堂预计,全球将有2500万到3000万台的销售量,宏碁则有可能占据其中的半壁江山。

    负责全球品牌运作的宏碁副总经理甘博隆告诉《中国企业家》,“我们即将推出第二代上网本,第三、第四代也正在研发之中,在这个领域,宏碁始终会领先于竞争对手。”

    但新近推出的AspireTimeline系列超轻薄笔记本,才是当前甘博隆最关注的产品,这也是王振堂的第二件武器,宏碁将其视为继上网本之后的又一个蓝海。

    在业界仍在研发基于CULV(消费级超低电压)平台的超薄笔记本电脑时,宏碁相应产品已经上市。Timeline系列首批就有20多个机种,数百万台机器,同时覆盖Acer、Gateway和PB三大品牌。“我们的竞争者会认为宏碁在全球的笔记本市场上掀起了又一轮世界大战,我们已经领先他们6-9个月。”王振堂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

    “从这个产品开始,宏碁开始走入下一个阶段。”甘博隆如此强调AspireTimeline对宏碁的意义。与上网本不同,Timeline是“真正的笔记本”,它打破了传统笔记本在重量和电池续航性方面的两难,电池寿命长达8小时以上,设计重量却控制在2磅以内,将轻薄和性能完美结合,同时价格相对低廉。

    “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我并不认为竞争对手做不出来,而且确定他们一定会跟进,但我认为要推出同时平衡轻薄、性能、价格三个关键点的产品,他们至少需要6-9个月。”甘博隆表示,Timeline系列产品到年底将占宏碁整体销量的20%-30%,上网本则占到20%-25%,占据宏碁笔记本出货量的半壁江山,剩下50%才是传统的笔记本。

    在程兵看来,宏碁这一举动与多品牌战略相辅相成,一起构成了提升品牌的关键要素。“上网本实际上是个定位的问题,可以简单总结为‘把笔记本通俗化’,它适应的是整个PC商业模式的变化。上网本是合适的时机推出的合适产品,但你总不能一辈子靠卖白菜活着。”

    真正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宏碁的反应速度。“PC的品牌经营已从争夺设计、制造优势转化为争夺渠道优势,技术和品质的竞争已经到了成熟阶段,企业差异已经非常不明显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竞争的是谁对市场信息反应最敏感,能最快推出合适的产品。因此这个阶段对所有企业都是机会,看的是产品的性价比和推广力度。”程兵认为。

    宏碁恰是个中的佼佼者。2007年10月,王振堂还认为上网本市场是鸡肋,但当2008年1月宏碁观察到上网本销量明显上升时就决定投入,3个月后样机便已成型,6个月后AspireOne上市销售,12个月后宏碁就冲上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而且,由于对消费者需求做过精确调查,宏碁仅以少数几款机型就做到了这一点。

[1]  [2]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宏碁  王振堂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