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泽民《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篇目介绍
2009年4月23日 13:23    文汇报    评论()    

    《代序》(2008年11月8日)这是江泽民同志会见《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学习研讨会代表时的讲话。讲话回顾了作者对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长期研究的历程,阐述了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建设信息技术产业强国的目标和任务。讲话指出:信息技术产业是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国际竞争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把握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抓住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加大信息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把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放在经济政策体系的优先位置。讲话特别指出:要把信息化作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积极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武器装备的体系对抗能力,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步伐。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2008年10月28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上发表的论文。文中论述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征,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和政策取向。论文指出: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我们应立足中国国情,树立全球思维,超前研究部署,统筹规划安排,明确产业定位,提出和部署新的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实现信息技术产业的新跨越。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可控、开放兼容、融合集成、军民互动、市场导向、跨越发展的方针,实现信息技术产业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我们要瞄准技术前沿,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发挥国内市场优势,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坚持在开放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注重政府和市场联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发展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关键元器件及其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以及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信息服务等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我们要完善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把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放在经济政策体系的优先位置,突出政府的有效引导,明确战略方向,制定市场规则,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美国、加拿大电子工业考察报告》(1983年8月10日)这是江泽民同志率团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后给国务院的报告。此次考察是我国派代表团对美国、加拿大两国电子工业进行的首次考察,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江泽民同志担任代表团团长。报告指出:我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落后,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应该利用国际有利形势,争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人才。这是提高工作起点、加速发展我国电子工业的重大措施。报告提出四点建议:(一)积极引进美国、加拿大电子技术,以集成电路、计算机为我国电子工业的主要发展重点,首先突破;(二)探索在美国开办研究发展公司,作为吸收和引进美国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三)加强人才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四)争取利用合资经营的形式,引进技术,学习经营管理方法,并努力进入国际市场,学会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我国电子工业水平。

    《振兴我国电子工业》(1983年9月11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文中就发挥电子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合理的电子工业产业结构、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推进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电子技术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加快电子工业发展,使电子工业部门成为军事电子技术装备部、国民经济电子技术装备部和人民文化生活电子产品供应部。大力开发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生产资料类产品,已成为电子工业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必须坚持为重点建设和各行各业技术改造服务的方向。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有取有舍,集中力量抓重点,抓最关键的技术,抓最重要的产品和对全局影响最大的建设项目。要从全局和战略上考虑,坚决缩短战线,分清主次缓急,做好统筹安排。文章强调,科学技术进步和智力开发是电子工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人才开发是关键,要努力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

    《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电子工业发展之路》(1984年2月21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电子工业厅局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电子工业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设想和“六五”计划后两年的任务,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强调要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电子工业发展之路。报告指出:电子技术是当代先导技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发展和应用,关系到一个国家新技术革命的广度、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电子工业必须在产品技术上实现战略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实现重大变革,在人才结构上要有重大变化,各类人员知识结构也必须相应改变。电子工业要在推进我国新技术革命中发挥作用,关键是加快自身革命,不但要有“量”的增长,更要在电子工业领域率先应用微电子技术改造现有各类产品,使其有一个新的“质”的转变。在发展道路上,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点,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力求跨越某些传统工业发展阶段以赢得时间。报告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工业的总设想,要求到2000年实现电子工业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三番,主要产品和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工业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这个目标比当时国家要求各国民经济部门达到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超前10年。

    《电子工业对外贸易及其发展方针》(1984年8月20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国际贸易》杂志1984年第8期上发表的文章。文章指出:电子工业是发展异常迅速的一门新兴工业,其技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技术进步进程,其自身发展必须先行一步。我们将结合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技术引进既要适合我国电子工业实际情况,又要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能力;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途径择优引进。我们的技术引进,不仅会注意引进先进的单机、生产线等“硬件”,也将会更加重视引进“软件”,包括购买技术诀窍、专利、技术资料、制造图纸等。

    《加快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1984年9月5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计算机展览会记者招待会上讲话的摘要。讲话指出:没有电子计算机就没有现代化。电子工业部已经确定,把电子计算机列为发展电子工业的战略重点之一,并把微型计算机作为一个突破口,促进电子计算机工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面向应用的方针,通过抓应用促进科研和生产;要努力提高科研、设计、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国产化水平,建立我国计算机工业;要采取分阶段发展、跳跃式前进的创新战略,走中国式的电子工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统筹规划,择优支持;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和资金,推进技术进步;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以微型计算机应用和制造为重点,根据需要相应发展大中小型计算机;要大力加强计算机服务业建设;要坚持改革,简政放权。

    《振兴电子工业,促进四化建设》(1984年9月16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红旗》杂志1984年第18期上发表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世界新技术革命形势下我国电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电子工业必须采取的重大措施。文章指出:电子科学技术具有易于与其他科学技术结合、向许多领域渗透的特性,其广泛应用能够促进其他方面科学技术进步,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乃至人类生活的深刻变革。文章强调,加快发展我国电子工业,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坚持改革,勇于创新,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切实解决电子工业的战略地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加强行业管理;实行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和采用世界先进科技成果。

    《开创电子工业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新局面》(1985年1月28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电子工业厅局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报告指出:在“七五”期间,电子和信息产业要实现两个转移,一是把电子和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二是电子工业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实现两个转移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工业体系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处理好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设备制造的关系、新兴电子工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军品和民品的关系。努力抓好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装备、软件等重点领域发展,突出重点、择优扶植,加强科研和生产的结合,主动搞好协作配套。为加快电子工业发展,报告要求搞好电子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下放企业,发展经济联合,推进社会化、专业化大生产;进一步对外开放,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的路子,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起点。

[1]  [2]  [3]  编 辑:周桂军
关键字搜索:信息技术产业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