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陈汉辞
2004年,泰美世纪完成TiMi信道传输芯片的样片设计和流片,并参与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无线网络规划和信道传输方案设计。2005年,基于TiMi核心技术并针对手持移动设备接收应用,推出STiMi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技术方案,并开展STiMi系统设计与原型样机开发。2006年10月,STiMi技术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采纳并颁布为《移动多媒体广播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GY/T220.1-2006)。
从2002年至今,泰美世纪平均每年的投入资金达1000万元。“2005年、2006年,可能是我们最为忙碌的时候。”申红兵告诉本报记者。
实际上,从2001年开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就已开始,先是广科院提交了TiMi系统方案,接着又是中国工程院提交的清华方案和上海交大的融合方案。2005年、2006年也正是移动电视纷争最为激烈的两年,2006年年底,国标委向全国征集手机电视标准,其中有凌汛科技上报的DMB-TH,北京新岸线的TMMB,华为的CMB标准。广电系统的CMMB标准没有提交。
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CMMB重要的意义是应用,最终还是要产业化来说话。
试验
关于CMMB成立的技术研究小组,有180个成员组成,包括广电系统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等单位。在2006年至2008年宣布了系列标准体系,涵盖“信源”、“扩展业务”、“协议和信令”、“信道”、“卫星”、“终端”、“运营支撑”等部分。
CMMB宣布了免专利费策略,更是吸引100多家的终端运营商的支持,在这些企业中,不仅有奥运会的赞助商中国移动、联想、爱国者等企业参与,也有很多公司间接性参与奥运会的服务当中,而在主要企业的奥运营销战略中,“随时随地”感受奥运似乎成了消费型产品的不二目标。
在6月27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北京奥组委赠送了1000台由中国自主研发的CMMB接收终端,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将用于转播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期间,观众可以通过设有这项终端的手机、电脑和MP4等移动多媒体工具,随时随地收看奥运节目,并享受天气资讯和路况信息等信息服务。
这一年,正是CMMB试验播出阶段,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和奥运城市共37个城市建设有CMMB试验覆盖网络。试播期间,试验城市的用户只要从市场上购买一个具有CMMB接收芯片的终端,就可以免费接收到7~8个电视节目和3~4个广播节目。从2009年开始,我国CMMB将转入商业运营,逐步提供多种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