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新华网
2008年5月19日16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电监会首席工程师顾峻源介绍抗震救灾的通信保障、设备工具保障情况和救灾保电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发布会的部分内容摘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请问这次汶川地震对当地的通信设备造成了严重的损毁,在以后的恢复重建过程中,有关部门是否考虑提高当地通信设施的抗震能力,以及可能采取哪些措施提高通信设施的抗震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一边在抢通通信,也一边在不断总结以及提高,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自从5月12日发生地震以来,我们在第一时间,即在当天晚上就启动了通信应急预案,开始向全国调集各种应急通信设备向汶川地区引进。应该说我们的预案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实施预案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由于道路不通,致使预案中的一部分措施没有办法实施。所以在抢修过程中就非常困难。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们在保障恢复过程中采取了许多非常措施,比较有效的是卫星移动电话。汶川当时和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是我们的员工在第一批救灾队伍中跟着部队和武警步行了几十公里,坐着冲锋舟到达那里,在第一时间把当地的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作了汇报,以便中央做出对其救助的决定。
随着抢救工作的展开,光靠卫星移动电话又不行了,所以我们花了很大力量抢通光缆,现在7个县城的光缆打通了。打通这些光缆非常之艰难,没有道路,是我们的员工徒步用肩背的方式,每200米、每200米地接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又不断遭到泥石流和滚石的袭击。那里的余震不断,抢通以后又发生了多次中断。中国移动的一位员工就是在再次抢通到理县的光缆的过程中,遭到滚石的袭击,英勇牺牲了。
我们现在介绍的抢通恢复在性质上应该属于保障恢复,实际上记者问的是今后的重建恢复如何做。中央领导同志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一边在抢通、一边在总结。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预案,至少有两点可以肯定:第一,必须进一步提高通信设备的抗震能力;第二,将来在传输手段上应该采用天地合一的方法。以前偏远地区都是用卫星的,但是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用的光缆。现在看来光缆抗震能力差一点,所以我们将来的预案中要采取多种手段,至少保证一旦灾害发生以后,能够在第一时间把灾情传出去,能够把老百姓关注的信息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