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苹果营销模式获资本市场肯定
2008年4月18日 08:46    新浪科技    评论()    
作 者:通信信息报 高骥远

    2007年,苹果的利润增至30多亿美元,业绩大增刺激了股价逆市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特立独行的苹果的肯定

    以设计为王道的苹果现在仍是媒体和分析师的宠儿。由于被确定能够抵御经济减速,以及即将发布新产品,投资公司ThomasWeiselPartners近日将苹果股票评级从“与大盘同步”调高至“增持”,并指出苹果当前的股价严重低估了公司长期价值。

    而另一方面,苹果对未来的预期是明晰的:2009财年苹果要把中国的销售收入做到1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苹果在亚洲最大的市场之一,苹果正在加速扩张步伐。

    逆流而上

    苹果公司目前市值已经高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供应商花旗银行77亿美元。2006年末,花旗银行曾是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第四大公司,其市值几乎是当时苹果公司的四倍。

    但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冲击,花旗市值自1月份公布其196年历史中最大一次季度亏损财报以来,已经缩水了13%。而在那之前的去年,该公司的股价大跌了47%。苹果股价今年以来也大跌了26%,但是其市值仍然达到1293亿美元,而现在花旗银行的市值已经跌至1216亿美元。

    在截至2007年9月底的苹果2007财年中,苹果的销售收入达到240亿美元,同比增长24%;利润高达35亿美元,较上财年增长75%。苹果公司的优异成绩使其股票在华尔街炙手可热,这在网络股当道的高科技板块上实属难得。

    伴随着销量大增的股价上涨,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特立独行的苹果公司在产品创新上的一种肯定。苹果股票在近日的交易中报收于每股153.08美元,这也是该股自1月22日以来的最高价,不过,与2007年底时的价格相比仍然下跌了23%。

    “饥饿式”营销策略

    苹果能获得市场的肯定,很大程度源于营销策略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饥饿”营销。有分析认为,苹果的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市场供应的控制,也就是使市场处于某种相对的“饥饿”状态,这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

    iPhone的销售显然是这种策略的代表。自去年6月底上市以来,不管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呼声有多高,苹果公司始终坚持通过与运营商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分享运营商收入的方式,耐心地开拓市场。至今,iPhone仅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正式销售。

    迄今为止,iPhone手机已售出超过400万部,而苹果从合作的运营商手中也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以iPhone在美国的合作方——美国最大运营商AT&T为例,后者每月要向苹果支付的分成费为每用户10-20美元,而AT&T从iPhone使用者手中收取的月使用费从60-220美元不等,分成比例约在10%左右。

    在苹果公司看来,公司除了出售手机外,更提供软件等方案,因此理应分享移动运营商的部分收入。

    显然,运营商是能够接受这样的合作模式。美国的iPhone购买者中有40%是AT&T的新客户,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iPhone更是让AT&T网络的数据流量翻了3倍。

    当然,iPhone的“饥饿式”营销策略也受到许多批评,在一些无法购买到该产品的国家滋生了多种灰色销售渠道。

    中国市场成重点

    2008年,苹果公司为自己制定了1000万部iPhone的全球销售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苹果公司已经开始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几个亚洲重点市场展开了攻击。

    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进入中国市场是其应该也必须跨出的最重要一步,而且要力争在2009年底之前实现。毕竟中移动拥有的3.5亿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人口的总和。

    苹果公司与中国移动的谈判在“你来我往”两轮之后,就戛然而止。双方只是暂时把谈判搁置了下来,并不意味着将就此彻底分手。

    因此,苹果公司与中国移动的谈判不宜搁置得过久。否则,喜欢追逐时尚年轻消费者对iPhone这只新鲜“苹果”将失去耐心。

    而且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有着太多的差异性,后者手机终端与移动运营商之间是“一对一”的绑定关系,移动运营商承担着终端定制手机销售的任务;而前者,移动运营商与手机生产商则在产业链上分属两个不同的角色。

    所以,中国市场是苹果公司现在最难啃的“苹果”。因为中国移动的态度很坚决,如果苹果继续固执己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因此,一向以技术垄断著称的苹果,更应该学会让步和妥协。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苹果  营销模式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