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杜娟 几年来“走出去”是中国通信各类企业的重要发展策略,而这场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中国通信企业的影响正在或即将显现。
“走出去”的几种形式中,海外上市比较普遍,但今年以来,这股来自华尔街的风暴使中国企业市值大幅缩水,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还没有手里的现金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却是事实。
随着中国通信行业中企业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的增强,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危机当前,很多企业调整了海外拓展的策略,企业在海外市场承接项目的首要条件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周期过长的项目显然不再是好的选择。
但是,影响还远不止如此,中国的市场正受到来这股风暴的冲击,中国通信企业所要应对的已不仅仅是海外订单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挫的中国市场的消费信心,以及即将显现的资金链问题。
表象:市场收缩
表面上,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直接反映在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加工型企业身上,而此类企业在通信行业并不多,但实际上,除手机生产企业之外,其他的通信制造企业也无法避开这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而伴随着通信制造企业一起“走出去”的通信设计机构、通信建设施工企业也在此之列。
毫无疑问,近一年来,汇率的变化以及出口信用保险汇率的变化使出口及海外业务风险加大。具体到企业来说,已经在准备的海外项目可能会推迟,这样做是为了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一些原本打算在2008年实现国际化大跨跃的企业在这时候必须调转方向,别无选择。欧洲和北美订单的大幅下滑使亚太区域成为相对安全的市场,但这个安全也只是相对的,只是因为金融风暴的连锁效应还没有真的到来。
业内专家介绍,虽然中国的一些通信制造企业的主要战场并不以欧洲和北美为主,但亚太区的一些国家也正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比如,在我国企业发展较好的亚太和非洲地区,这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但其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较高,所以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必然较大。有些国家的货币贬值也非常严重,甚至有些国家已经陷入“国家破产”的边缘。
整体来看,刚刚重组过的中国电信市场是中国通信行业企业共同的机遇,但现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的业务已经遍布全球,而作为海外上市公司,在金融风暴中,其再融资能力难免不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通信市场这块最后的阵地是否绝对安全还不能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企业都将专注于这一市场的竞争,那么这块战场上大大小小的战役都将更加激烈。
国内:如何重建消费信心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除了市值蒸发外,这场金融危机在业务和收入方面还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伴随着国内电信业的重组和3G建设的启动,中国通信市场2008年通信设备的需求还在加大。但长期来看,金融危机影响将不可避免,而有一些影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已经是上市公司的三大运营商到目前来看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市值,这一点无需细说,而市值的蒸发必然影响上市公司的直接投资,而由于金融行业自身的情况,下一步融资的困难也会加大。
其次,消费需求下降的情况目前已经在一些区域市场里显现出来,金融危机对整体中国经济环境的影响正在逐渐明晰,经过一定时间必然会反映在消费者对于各行各业的消费需求方面,电信作为服务行业,其市场需求也必将受到影响。比如,在我国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其他行业的生产制造企业受金融危机波及,消费人群的购买力下降,直接影响了电信业务的需求,数据显示,目前一些地区的移动话务量已经呈下降趋势。
第三,金融危机对于境外风投的影响必然波及中国通信业的增值业务领域,事实上,境外风投由于自身受到的冲击已经很难继续支撑对新业务领域的投入,因此,电信运营商所关注的新业务发展方面和策略也必将受到影响。
有专家表示,到目前为止,金融风暴还没有直接影响中国消费者在电信服务方面的购买力,但此时的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里手机的消费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目前中国手机产品的出口量在近期由于“外单”下降,出现大幅下滑,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问题还不仅仅出在这里,数据表明,2008年手机“内单”的下滑也相当严重,并且手机销量的下降已经不再分为国产手机品牌还是洋品牌,包括全球手机老大诺基亚和在中国市场仅随其后的天语两家,近期的出货量都在下降,由此不难想到,其他规模远在这两家之下的中小手机厂商日子会更难过。
市场研究公司的资料显示,在今年被厂商们寄予厚望的十一手机销售“黄金期”,销量仅比平时增长了10%,远低于往年同期20%的增长水平,而这一数据并非来自某一特定区域市场,而是全国市场的总体情况。那么,那些尚未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地区为什么实际消费水平会下降?显然,这并不中国消费者实际消费能力的下降,而是消费者的信心普遍出现了问题,由此导致了手机换机率的下降,相信这种现象到2009年将会更为明显。
这种来自用户侧的需求下降并不仅仅存在于手机领域,在电信增值业务市场这一变化也已经越来越明显。据了解,在刚刚结束的10月份,某增值业务运营商的收入统计中,彩铃业务就出现了与相比于预期15%的下滑。
现阶段,拉动内需的策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共识,这已经成为从政府到企业的共同目标,但是在这个由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冬天”到来之际,中国老百姓也已经筑起了“紧荷包好过冬”的心理防线,因此,在此时重建消费信心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应对:握紧资金链
“到目前为止,虽然企业的资金链还没有出现紧急情况,但到明年下半年就不好说了。”持有这一观点的企业并非只是市值蒸发的上市公司,在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看来,资金链的问题已经不可回避。
不难理解资金链吃紧必然影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但对于一些高负债型的企业而言,银行信贷的收紧必将直接影响其业务发展甚至正常的运营体系。在一些利润率已经不高的行业里,每一个项目成本的细微变化就将对企业内部的成本结构造成巨大影响。
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手机行业里,现在已经可以从各方的数据中清晰地看出由资金链问题而引出的成本变化。前不久诺基亚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第三财季其净利润下降30%,显然这与以其欧美主要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密切相关,但是,在中国市场诺基亚的交货量并没有大幅变化。而伴随着由消费信心下降导致的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下降,未来诺基亚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量也将下降。诺基亚如此,摩托罗拉、索爱等其他手机厂商的情况也类似,而这样来看厂商的变化必将对流通环节产生重大影响。很直接地表现是,由于市场需求下降造成库存增加。在当今手机更新频率非常高的情况下,库存的增加即意味着利润降低,堪至亏损。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销售额下滑必然造成手机厂商在广告投放以及市场促销活动方面能减则减,而这对于销售环节来说,又形成了另一个压力。如果在这时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政策再出现任何变化,其资金链的问题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全盘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