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化 >> 要闻 (京粤蜀造软件超级城市 加速ICT融合)
京粤蜀造软件超级城市 加速ICT融合
2007年6月27日 16:41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记者鲁义轩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在6月14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发布了一组统计数据:近两年全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40%,2006年软件产业收入达到4800亿元,实现出口60.6亿美元;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实现软件销售收入约2000亿元,占全国软件收入的41.7%。新认定的11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已成为推动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意味着,软件产业迅速增长,已经开始显露出强大的能力,促使原有以终端、设备等硬件为产业核心的ICT产业加快了面向融合应用的“软硬兼施”转型步伐。

    记者在软博会上的第一感受是有关产业发展的高峰论坛得到了众多地方政府的支持,似乎比博览会现场聚集了更多的人气;另一个感受则是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在软件产业发展问题上已经越来越务实了。

    不难看出,政府部门在加快产业立法、加强软硬件融合“以用兴业”、推动软件产业集群化发展、扶持软件外包等几个关键项目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精力。

    “以用兴业”带动国产软件成熟

    娄勤俭副部长用“以用兴业”这个词来形容政府推动ICT业加强软硬件融合发展的想法。娄勤俭称,信息产业部在引导和促进软件企业与传统产业改造紧密结合、开发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应用软件产品和系统、推动软件在机械等传统产业的大量应用上,推进了多项举措,并在电子政务、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信息化、数字电视、数字奥运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组织实施软件产业示范项目,促进软件产品和系统在教育等信息化领域的应用。

    在产业立法上,《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的立法进程备受关注,但具体出台时间还没有明确。

    在加快立法速度和相关政策落实的同时,娄勤俭称,信产部非常看好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中国内地转移的机遇,正在推动各类嵌入式软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并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集中力量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软件等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品牌和骨干软件企业。

    以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为代表的一批软件基地,正在成为推动软件集群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记者从软博会上了解到,国际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都是促进知识密集性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借此经验,中国国内正在试图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尝试新机制和新模式,吸引更多大企业、资金、人才的进入,发挥基地的孵化和平台作用,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的软件产业体系,同时还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发展。

    在软件基地建设中,北京、广东等地的示范作用逐渐突出,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肖华举出具体数字说,2006年全国共有5个省市的软件规模超过300亿元,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合计达3086亿元,约占全国的64.3%。到2006年底,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聚集软件企业7000多家,从业人员50万,已占到全国软件企业和从业人员的48%和40%。

    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英还对软件企业提了一个醒,即软件企业尤其是中间件开发商有必要重视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而让政府部门和各个行业的用户提高对国产软件的信心。陈英建议,包括中间件开发商在内的软件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加强联合,并且加强行业自律,因为成本是国内软件企业的优势,但是企业不应再采用互相杀价等竞争手段,要考虑到足够的利润来完善售后服务,而且给行业的发展留下足够合理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有能力、有资源去持续创新。

    北京、广州、成都的示范效应

    本届软博会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广州市副市长徐志彪、成都市副市长朱志宏分别代表3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坦诚地表达了当地软件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加快信息化的实际感受。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拿出的一组颇有“重量”的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增长率24.6%,总量规模继续居全国首位,截至2006年底,北京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已有3500家,经登记的软件产品9000件,软件业从业人数达到23万。

[1]  [2]  编 辑:赵宇
[相关新闻]
关键字搜索:软件外包  ICT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最 新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