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世界 >> 手机观察 >> 正文
 
厂商竞推类Siri语音应用
http://www.cww.net.cn   2012年6月28日 15:39    

相对来说,中文版类Siri注重语音的本土化。在中文版语音助手中,以智能360这款应用的“机器人的声音”设置为例,单是机器人的声音就有12中语音可供选择,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男女普通话和男女童及老人普通话之外,其中还包括台湾普通话、女生东北话、男声河南话和女声陕西话等多种带有地方特色方言的各式普通话可供选择。同类中,虫洞在这方面也表现优异,它给提供的语音选择多达18种,也很精准的抓住了各个地方的发音技巧和规律。

语音识别提高了移动设备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时下市场上,已经有许多移动设备使用了语音识别技术。在移动商业应用中使用语音识别,用户就可以通过语音特征实行导航和搜索功能。例如,将语音整合到应用软件中能为那些经常边开车边收发短信和电子邮件的驾驶者服务,使他们在驾车的同时能稍稍分心做些其他的事。

智能化程度不够高,语音应用需突破技术壁垒

尽管国内智能语音应用日渐火热,但仍面临不少问题。

其一,存在技术壁垒,智能化程度不够高。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类Siri语音助手还无法回答用户的每一个问题。对于一些关于日常的衣食住行或是相对简单的问题,这些语音助手基本上都能够给予相对明确的答复,但是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通常给出的答案都是模凌两可或干脆打起了“太极”。还是以智能360和虫洞为例子,问“你有男朋友吗?”智能360给出的回答是“努力工作”;而虫洞给出的回答则显得很应景,“男朋友?我说有的,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对于“美国为什么攻打伊拉克?”这样的问题,虫洞则显得有些装傻卖萌:“不懂!呜呜呜,我怀疑你是故意欺负我,我准备告诉我妈妈。”

其二,语音控制技术依然有较大的屏障,经常出现语音和语义上的歧义,无法达到理想的人机交互效果。这些Siri的效仿者普遍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它通常能听得懂你在说什么,却不理解你在说什么。换言之,其实就是它能够识别到人的语音功能,却无法准确地诠释语义的含义,这让很多用户在用的时候经常出现“所问非所答”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景。

其三,语音应用还需根据本土文化和语言特色等进行开发。要想达到理想的人机互动效果,语音和语义的有机完美结合才能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而这就需要根据本土文化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对语音应用进行开发。同时,用户的使用和认知也有待进一步挖掘。通信世界网

[1]  [2]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 者:吴晓芳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Siri  推类  谷歌  语音控制  Optimus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