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亚洲销售遇冷 用户没有无线下载习惯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月12日 13:32 IT时代周刊
作为数字时代当之无愧的新宠iPhone,是否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对它都丧失了“免疫力”? 2009年11月28日,终于突破贸易壁垒的iPhone得以在韩国市场发售,据悉在发售的前三天,包括预订用户的在内,iPhone在韩国大约销售了6.5万部。 但是这一数据并不能给iPhone在亚洲的销量带去些许亮色。2009年10月,中国联通引进iPhone,相关数据显示,在发售的前四天,联通版iPhone的销量仅为5000部;此前,印度版的iPhone早已遭遇“滑铁卢”;而自2007年iPhone进入日本市场,它的销量一直滞缓,以至于分析师指出:“iPhone在日本的销售非常糟糕,即使免费(附两年合同)也无人问津。” 难道亚洲地区对iPhone产生了“抗体”? iPhone在美国初次发售时,其销售渠道除了自有的苹果商店(AppStore),还有独家运营商ATT。发售前一夜,纽约第五大道排起的长龙为iPhone戴上了其他手机无法匹敌的光环。随后,苹果将这一模式延伸到欧美其他国家和地区,iPhone同样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据悉,iPhone的大部分销量均来自这些地区。 欧美地区的消费水平、生活习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差无几,iPhone在美国市场上引起轰动,继而带动整个欧美地区,这种裙带效应当不足为奇。不过在亚洲,情形似乎没那么简单。 iPhone的硬件价格不菲,但运营商通过补贴的形式,让它的价格不仅可以接受,甚至看起来相当诱人。与ATT签署两年合同的美国新用户购买iPhone只需要99美元。既然如此,肯定会有人说,经营iPhone的运营商都可以推行这种补贴政策呀! 但问题是,那要有得补。欧美地区的运营商主要是利用用户数据下载带来的费用抵消iPhone的一部分价格,在这里,3G的推广早已是5年前的事。但在亚洲部分地区,数据下载业务并没有成为主流,以印度为例,3G无线通信仍在发放牌照的初级准备阶段,更不用说用户已经养成了无线下载的习惯。于是,引进iPhone的运营商无法从数据下载业务中获利,最终只能靠销售裸机支撑门户,这便有了印度市场上8GB版iPhone售价为710美元,16GB版iPhone售价为825美元的天价。 沃顿商学院曾撰文指出,iPhone在印度的败北主要是因为定价太高,远超过当地人的消费水平。然而在笔者看来,不是人家不想降,只是没法降。如果非得力挺iPhone不可,运营商似乎只有一条死路了,割肉,“贴本大甩卖”。 以上的分析在韩国、日本这样的亚洲国家似乎并不合适,因为日本是最早推广3G无线通信的国家之一,而韩国一直夸耀其拥有全球最为先进的移动系统。日韩两国的运营商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降低iPhone的硬件价格,更何况以这两国的消费水平,价格在这一地区不可能成为拦路虎。那为什么iPhone在日本推出近两年却仍未引爆民众的消费热情?事实上,这两个国家百姓对iPhone不感冒是由于碰上另外两只“拦路虎”——傲慢与偏见。 去年9月,韩国政府对一项阻止外国智能手机进入韩国市场的法案进行了调整,允许苹果在韩国销售iPhone。此后,韩国报纸和网络论坛就充斥着对苹果及iPhone的批评声,它们对iPhone的质量以及苹果的售后服务提出了强烈质疑。 日本则是历来就敌视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的西方品牌,这些西方品牌意图吸引日本民众的努力基本上都是徒劳。日本人对手机的要求相当高,自认为国有产品一直走在这个行业的最前头,而iPhone显然还没有跟上。比如说,他们对视频和图像要求非常高,而iPhone不仅不支持视频摄像,而且也不支持多媒体彩信。 看来,iPhone若想“攻陷”这两个国家,除非能钻进当地居民的脑袋里修正他们的文化观念。否则,iPhone能否入其“法眼”也仍是未知之数。 不过,即便是iPhone能够闯过价格和文化这两关,接下来的一环则是短兵相接的赤膊战。目前在韩国市场上,三星、LG等品牌的市占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早在苹果宣布在韩国发售iPhone之时,三星便开始下调相关手机的价格,并酝酿推出新产品。此前,LG表示要在智能手机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中国市场上,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等早已“屯集重兵”,更不用说亚洲其他地区。 中国有句老话:淮橘为枳。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如果在欧美地区,相近的价值观念、发展水平让苹果得以复制在美国的成功,但在多元的亚洲,iPhone要想取得同样的成功,估计乔布斯得有三头六臂才行。 编 辑:徐亮
|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