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硕的“硬”烦恼
http://www.cww.net.cn 2009年7月27日 08:38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虞南
在2008年前后,一家台湾企业抢了苹果的风头,一下成了电脑业苹果之外最创新也最风光的公司——其董事长施崇棠拿着个小小的电脑,登上了《福布斯》、《商业周刊》等各大全球性的主流财经媒体。 施崇棠手上的小电脑,华硕称之为Eeepc。英国《金融时报》甚至直接推崇,华硕的EeePC和苹果计算机并列,为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 2007年10月16日,以施崇棠“够用就好”为设计原则的华硕Eeepc推出后,台湾排队购买者甚众,瞬间脱销。沉寂一时的PC业,一下又有了个火热的新名词——上网本,各路企业策马进入。而华硕,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新的行业。 这的确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单华硕而言,每个月的出货量就达到数十万台。而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今年上网本市场规模将达到2100万台。谷歌刚刚发布的chrome操作系统,便选择了上网本作为突破的第一步,在其合作伙伴名册中,华硕和宏碁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两家上网本制造商,惠普和联想也是上网本市场的主力。 溯本求源,为什么是华硕改变了这个行业的游戏标准?在上网本市场几成红海的时候,又有什么样的DNA,可以让其突围? 华硕一直被视作一家“技术派”的公司,“坚如磐石”的品质口号亦喊了多年。在英特尔举办的技术大会上,施崇棠是英特尔邀请的技术专家中唯一的企业家,技术派的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或许没有太多人知道,除了Q(品质,quality)以外,华硕的DNA中,还包含了另外两个字母,I(创新,innovation)和A(美学,aesthetics)。 “华硕的DNA,就是IAQ,这也是我们员工的培养指标。每一个产品一有初步构想,老板就会问,你的IAQ在哪里?”吴南馨是华硕EeePC的全球产品经理,他把EeePC从台湾带到了欧美。 华硕是笔记本业务的后进入者,这使得它相比IBM、惠普、Dell、联想等更有创新的勇气,而少了创新的阻力。当然骨子的创新在它每一步成长中,都清晰可见。2006年,反业界希望什么高性能都堆在一台PC上的策略,施崇棠有了生产一个“够用就好”的小电脑的构想。之后历时一年,在解决大小、重量、电池时间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后,主打上网、移动办公的EeePC诞生。 不过,尽管一炮打响,吴南馨他们高兴了一周后,却开始痛苦了——下一代产品做什么?是否单纯从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整年谈技术,还是先关注下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因为易于被消费者接受,产品的技术储备几乎都已存在,上网本筑起的门槛并不高,一款上网本的产品生命周期便非常短。华硕必须不遗余力地推出一代又一代的产品。 于是,较于第一代的轻薄、容易操作的性能,第二代的EeePC的卖点放到了长效电力、大储存容量上。 至2008年底,华硕售出了500万台EeePC。华硕的销售目标是要做到1:1的EeePC和笔记本的销量比。要知道,到2008年底,全球上网本的发货量只占到笔记本发货量的7%而已。 但后进者的队伍和气势越发强大,同是台湾企业的宏碁,便一度超过了华硕上网本的出货量。 摩尔定理在这个新兴起的细分行业依然适用:个人计算机的运算性能每18个月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或许,在下一代产品中,需要找一些不那么容易贬值的引爆点。 吴南馨他们开始在几百万的华硕消费者中做一个调查,主题是:你想要什么样的上网本?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二代的轻薄、长效电力等元素非常关键,但现在实际规格方面的需求已经很小,反而是感性的需求占了首位。 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原本是华硕设计人员专利的“美学课程”,开始推广到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每一周的美学培训课程是员工年终考核的一部分——“美学或许虚幻,但学习后,无论做设计,还是做产品,甚至做营销,都会更有感觉。”吴南馨说。 但华硕如今提倡的创新和美学,或许只够它小跑几步。事实上,曾经的上网本蓝海,转眼间已变成红海一片。而主导方却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4月15日,中国移动与联想、戴尔、惠普、三星、海尔、同方、方正等17家企业宣布,将在上网本中集成TD上网模块,以共同拓展庞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这意味着,运营商要服务应用上分上好大一杯羹,而其余的企业则更多是硬件提供商——这注定是个微利的市场。 而盛传在10月份推出的苹果上网本,必然会集成它的服务——苹果应用软件商店AppStore。2008年7月正式上线的ppStore,在短短一年间,软件下载量已超过15亿次,预计2009年营收将高达3.65亿美元。 对于华硕来说,它最早创造了这个市场,却依旧是“硬件技术派”的思维,它一味地苛求于电池时间、屏幕效果、拿捏手感等等,却忘了上网本在轻便之外,更多是一种应用服务。它或许可以选择在EeePC初登舞台时,打造一个第三方开发者平台,或者增加更多酷炫的软件服务,来增加用户黏度——但事实上,这并没发生。 这使得一代一代的EeePC,推进起来会很“痛苦”。往往第一代热销了才一星期,产品经理们就需要考虑下一代会长什么样。 幸好,太“硬”的华硕已经开始“软”起来,据了解,几千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在近几年已经组建起来。借助“软”力量,华硕的DNA会在下一个领域变得更为优质,譬如,复出的施崇棠亲手掌管的事业部——手持装置(handheld)部,也许就是华硕下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力点。 编 辑:徐亮
|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