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世界 >> 手机观察 >> 正文
 
揭秘OPhone白手起家前后:一个系统的诞生
http://www.cww.net.cn   2009年10月12日 13:58    环球企业家    
作 者:王文静

    如果说UI还只是一个美观与否的问题,那么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黄晓庆真的有能力迅速打造出一支团队在Android的基础上做出一个移动操作系统吗?

    换句话说,在中移动研究院有限的资源投入下,黄晓庆究竟能做多少?毕竟,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即使研究院有能力打造平台,也无法为平台的搭载者提供维护和升级的工作。

    这个问题被创造性的解决了。既然中移动不可能无止境的扩大队伍,不如在体制之外专门设立一家公司,以风险投资的方式为其取得最初的成长空间,长期为其找到盈利方式。

    这家公司叫播思。在《环球企业家》对其高层专访前,它几乎从未与媒体打过交道。中国移动是技术的开发,播思则是其幕后的核心开发者,它承担了绝大部分OPhone的开发任务。其CEO是前UT斯达康CTO陈锡源,CTO是曾经摩托罗拉EzX手机平台的创始人饶宏。前者是黄晓庆以CTO身份离开UT斯达康后的继任者,后者曾是在中国为数不多的手机平台的主导者,在中国热销的摩托罗拉“明”就是基于这一平台。

    即使拥有中移动的支持和一个黄金团队,这家正式成立于2007年7月的公司仍是生来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用饶宏的话说:“希望做的是与诺基亚和苹果竞争的产品,但资源和经验远远没法比。”而且,播思CEO陈锡源并不讳言:“至少在成立之初的前三年,不会产生一分钱的利润。”据称,播思在2008年亏损了五六千万元人民币,预计它在2009年的亏损规模与此相当。迄今它共融资2500万美元。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难以下手的工作。当传统手机巨头开发一套操作系统时,它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用户调查系统以及硬件参考系统,但播思在创立之初称得上一无所有。它必须自己先开发一套参考硬件,这就意味着,在开始研发软件系统前,它必须先凑齐软件、硬件以及了解无线协议的各种人才。用了半年时间——一个在很多移动公司看来惊人的速度——播思做出来一个可以搭载OPhone平台的参考手机。随后就是进入漫长的软件开发期,直到2008年12月,播思终于完成了OPhone的1.0版。

    即使仍有太多事情有待完善,但这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信心拐点。2009年3月,当王建宙在巴塞罗那GSMA全球大会上,第一次高调宣布中国移动要做OPhone操作系统,这个项目终于进入到不会半途而废的状态。

    除了系统的研发,播思还承担着另一个使命:为OPhone平台找到合适的硬件载体。当然,最理想的合作方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诺基亚,但这暂时并不可能。排名市场第二的三星怎么样?

    陈锡源早在2008年初就亲自到韩国拜访三星和LG,试图说服他们成为OPhone的终端合作厂商。三星当时出动了20多人共同参加会议,在陈讲述完OPhone之后,三星的工作人员巧妙地招呼大家去用餐,似乎并没有兴趣。

    这样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三星此前并未听说过播思这个公司,也并不清楚中国移动对于OPhone的态度到底如何。更何况,作为一贯严谨的韩国企业,三星自然而然地希望,如果三星做OPhone手机的话,播思至少要有200人来专门接口三星。而那时,播思公司上下一共也才有200人左右。

    相比之下,电脑产业巨头戴尔与播思的签约就顺畅得多:戴尔的消费者业务部门负责人罗恩·加里克斯曾是摩托罗拉执行副总裁,饶宏与其相当熟悉,三封邮件过后双方就达成了意向。

    探路者

    吕岩被自己的O1手机难倒了:他想打开手上那款工程机的后盖,尝试了几下却未成功。

    稍可宽慰的是,他并非唯一遭遇此尴尬者。不止一名试用者称,这款手机的后盖不太容易打开:它的表面偏滑,不易着力,必须掌握推开的适当方法。但坏消息是,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吕岩自己的手机”。作为联想移动总裁,在2008年,是他亲自拍板投入约六千万元用于3G终端的研发,而成果就是他手上这支黑色、一掌大小、神似iPhone(手机上网)的手机。

    巨资开发一款让自己小小尴尬的手机?错!

    这个后盖应该算一个“快乐的麻烦”,这标志着联想移动正把自己推向一个极端:如果只求稳妥,这种细节并不会构成障碍,但也就不会有所突破。之所以出现后盖的材质问题,根本而言,是联想移动希望做一款足够轻薄的手机:除了寻求结构上的合理性,他们也尝试着外壳厚度的极限——好在,销售之前,一切仍有改进余地。

    这款联想移动出品、即将作为第一款OPhone上市的手机叫做O1。意思明确:这是第一款OPhone。

    而联想移动对其期待非常现实:它希望借OPhone重整旗鼓。这家在2005年时还领跑中国手机市场并为联想集团贡献颇多利润的公司,在之后饱受挫折: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的强势进入二三线市场,以及山寨机们的崛起,把它夹在了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之间。2007年,它出现亏损,并在2008年初以一亿美元价格出售给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基金。

    多少带有一些轮回色彩,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参与到了其全新的战略制定。15年前,当中国电脑产业被外国品牌冲击得七零八落时,柳传志治下的联想电脑逆势反击,成一方霸业。这次他能重复奇迹吗?

    在2008年下半年,柳传志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手机业最后竞争的是研发。目前手机业还没有形成一个PC业‘操作系统+CPU’式的统治者,就要问问自己,还有多大空间是可以让我们做的?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实力是非常雄厚的,如果中国的手机公司能够和运营商一起来考虑手机业的发展,做比较实事求是又有一定高度的计划,外国手机打不过我们。光靠形式花哨,或者纯粹靠销售,甚至山寨机,都不是长远之计。”

    联想移动的O1正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紧密与运营商合作,以占据一个大舞台。那么,如何才能不堕为后来者的实验品?

    可以预见的是,在联想之后,戴尔、HTC都将推出自己的OPhone。作为第一款OPhone的制作者,联想的压力在于,如何能够做到现阶段的最好,如何成为参考价值大于借鉴价格的第一款OPhone手机,而非成为后来者们的实验小白鼠。

    为此,联想移动用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才做出能够拿给用户试用的手机。无论在费用投入与沟通成本上,联想移动为此所付出的代价都高于以往任何一款手机。联想在2009年拿出一亿元左右的费用,其2009年比2008年的费用高出50%。此外,联想移动先后给中国移动提供了十几个设计草案、绘制了近十个设计效果图、制作了9个产品模型。

    平衡终归是微妙的。

    首先,尚在开发中的OPhone当然会有不稳定的因素,但购买手机者并不会宽容这些。联想移动管理研发质量系统的副总裁梁军坦言:“如果是诺基亚,用户可能可以忍受这种不稳定。但对于联想,消费者的容忍度低。”

    用高品质来补足消费者相对较低的容忍度是联想必须坚持的准则。比如,最初版本的OPhone开机50秒后,用户才看到中国移动“心机”的画面,继而是代表OPhone平台的蓝色光圈。这样的好处是,除了程序的加载相对从容,OPhone的运营商和操作系统属性也能被清晰呈现。但问题是,用户对近一分钟的开机时间有足够的耐心吗?可这就成了一个必须谈的问题。到测试机上,OPhone的开机时间已经缩短到38秒——一个有所提升但仍然不够好的数字。

    其次的问题是,因为它是一款全新的产品,试图被注入的功能就异常之多,但它们未必能立刻实现。

    情理之中,中移动希望在OPhone中放入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个导航系统完全基于TD网络:无需地图放在手机中,而是当手机走到某一个基站的时候,识别当地的位置,然后从服务器端下载地图到手机中。但是,“硬伤”是TD网络尚不完善,很难保证用户体验。

[1]  [2]  [3]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联想  ophone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