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解释看上去冠冕堂皇,其实仔细分析这些理由牵强而苍白。
首先,电信强调,是经过技术部门对正常用户上网时间的精确计算后确定为270个小时。要判断一个用户是在挂网还是在进行正常上网,评判的标准是什么?稍微懂点电脑技术的人可能都知道,可以通过网络流量来大致判定用户的是否在挂网导致虚占网络。进一步来看看,以一个月30天计算,也就是正常用户每天上网不能超过9个小时。难道在家办公的SOHO一族或者家里人每天连续上网超过12个小时就不算正常用户?确定了包月限时为270小时,那为什么不设置超过时限自动断网。反而强调,超过270小时上网的时段再按每小时2.4元另行收费,超过部分48元封顶。也就是说,只要用户每个月缴纳原有包月费+48元就可以包月上网,这不就是将包月上网费变相提高了48元嘛!
其次,该负责人表示长时间上网的危害之一是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实际上,不管用户上网时间为多久,只要上网就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要避免黑客攻击的最好办法是自己做好防火墙、反病毒软件等防护,而不是靠缩短上网时间来实现的。如果说是因为用户长期挂网导致运营商容易遭受黑客攻击,那运营商应该自身做好防护。收了用户的钱,运营商就应该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而不是限制客户。
再次,该负责人介绍的长时间上网的另两个危害是:造成能源和设备损坏、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用户付费购买了上网的服务,那因此所造成的资源占用和资源损耗应该都包含在了上网费中。运营商不应该以此为理由来限制用户的上网自由。这就像你买了一件衣服,生产商以影响公司的形象为名限制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穿,你感觉如何?节约能源是全社会的责任,但是也不能因为节约能源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呀!而且,众所周知,真正长期挂网最多的地方是网吧,运营商推行的包月限时服务对于网吧的影响根本不大。完全可以想象,长期挂网造成影响并不会因为这项措施的推行而发生重大变化。
最后,该负责人强调说,如果因为资源浪费导致运营商成本增加,进而再将这些费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影响大多数消费者的利益。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我国的上网费用已经偏高,难道运营商就不能在技术层面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降低成本吗?当然不是,现在运营商处于垄断地位,还没有顾得上从用户角度出发去提供服务呢!
因势利导才是正道
运营商推行的各项新措施都是希望扩大用户群,增加收入。单方面通过提高使用费用的方式来增加收入只能帮助运营商短时内实现收入的增加,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
宽带接入方式众多的今天对客户进行因势利导才是正道。
现在互联网上的娱乐应用内容非常多,但是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却并未建立(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运营商未来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创新服务体系,推出针对客户需求的、娱乐化的应用下,吸引更多潜在的客户加入其中。
随着宽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网络游戏和点对点下载(BT等)导致运营商网络带宽负载加重,仅通过限时这种方式来限制是不现实的。国外宽带运营商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国外宽带运营商通过加强对宽带网络的有效控制,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客户,根据客户价值及消费习惯推出了差异化的计费模式,赢利模式不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如推出流量计费产品,主要目标客户群锁定住宅用户,以流量和宽带速率为主,结合闲/忙时划分,而且由于业务的体验与带宽的提供具有强相关性,国外运营商根据应用对带宽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带宽/优先级保证、增值应用、价格策略等组合的宽带套餐。其流量计费定价基本原则是在一定流量总数情况下,宽带速率越高,价格越高,在一定带宽速率情况下,流量越多,价格越优惠。这极大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而扩大了用户量。
诚然,因为连续上网时间过长导致死亡的例子近年来确实有不少,如何解决上网成瘾造成的这些负面影响也是众多专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运营商都积极倡导用户能够规范、理性上网,推行这项新措施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用户能够健康上网,但是推行健康上网并不是简单的通过上网限时就能实现的。根据专家研究得知,上网成瘾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成瘾,属于心理障碍的一种。它最大的问题在于患者长时间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对生活和工作失去兴趣。限制上网时间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要治理网瘾还得从源头开始——保障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心理障碍。运营商作为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可以积极推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包月限时上网作为两大固网运营商最新推行的措施,符合其自身的需要,但是并不符合广大用户的需求。面对越来越成熟的宽带接入市场,运营商在制定各种新措施前,应该充分研究用户群特点,制定出适合的业务规划和赢利模式,真正吸引更多的高端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