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448期 >> 十年·时事 >> 正文
 
2007年TD-SCDMA十城市建网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月4日 10:10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张南

    2007年11月,TD-SCDMA(以下简称TD)10城市建网初见分晓,其中,天津、广州等4城市已经率先完成建网。经过5年的发展,TD整个产业链已达到商用化水平,这次10城市的网络搭建标志着TD从由此进入商用倒计时。

    中国企业翻身仗

    早在同年3月,中国启动了TD扩大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在北京、上海、保定、青岛、厦门、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部署TD试验网络,为正式商用进行积极准备。此前,中国移动进行了举世瞩目的TD设备采购招标,这次招标,国内企业获得85%以上的份额;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时进行的中国2G招标,国外企业获得85%以上的份额——中国的电信制造业终于摆脱丢失了第一代、错过了第二代的被动地位。

    “设备商5月开始供货15000个基站,11月底各城市已完成TD网络建设进度的80%以上,部分城市已完成100%的建设任务。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在中国通信发展史中史无前例,在国际通信发展史中也属罕见。”通信专家李进良表示。

    建网促TD走向成熟

    据专家介绍,2007年启动的扩大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的测试重点为增强同频算法能力、实现单载波HSDPA功能(最高2.8Mbps)、TD/GSM/GPRS双模自动漫游切换、MBMS多媒体广播业务、优化手机耗电性能、提升稳定性、提供多种业务能力。与此同时,中国还启动了TD网络HSDPA试验,并从10月份开始将其引入10个城市的TD试验网络,逐步实现网络升级。

    这一年,在整个TD产业界的推动下,TD无论是在技术的成熟度上还是在商业化的成熟度上均比前两年有了显著提高,具备满足大规模商用化的供应能力。

    当年,关于TD的逐渐“成熟”,没有人比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更有发言权了,“2006年业界对TD终端开发的关注还主要集中在主板通信能力的实现,2007年则已有大批量可满足‘可商用化的外观设计、人机界面优化和多样化业务的支撑性等商用要求’的TD终端产品面世。”

    据杨骅介绍,2007年,TD终端产品已经基本成熟,可以稳定提供话音、可视电话、网页浏览、视频点播、手机电视等3G典型业务;双模终端待机时间也可达到80~100小时,性能的完善也在大规模网络试验中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稳定性和省电能力方面都已经接近商用终端水平。“2007年底,厂商就可以提供R4版本的双模终端,2008年一季度提供出HSDPA终端。”杨骅说。

    测试仪器、仪表的成熟通常被认为“大规模量产”的标志性信号。杨骅表示,在2007年,TD测试仪表环节已形成多厂商供货局面,可提供研发测试型和生产型仪表,为终端测试和大规模量产提供强有力支撑。

    “里程碑事件”

    在2007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第16届)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TD成为最耀眼的明星,继2006香港世界电信展之后,中国大唐、华为、中兴、普天等31家企业再次集体亮相,具体展品涵盖芯片、终端、网络系统设备、配套设备与天线、仪器仪表等整个TD产业链。TD系统含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和终端组成的全系列产品,接入网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操作维护中心(OMC-R)、拉远型宏基站、宏基站、微基站、直放站、干放等等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各种辅助设备。特别是20多家近百款TD成熟终端,也在此次展会中与公众见面。

    “2007年,10城市建网是TD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从那时起,TD形成了覆盖系统设备、网管、核心芯片、终端产品、业务应用、测试仪表及关键元器件在内的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在各产品环节,TD产业链多厂商供货环境已经形成。”对于这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总结到。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TD建网  
相关新闻
每日新闻排行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