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倪兰 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挂牌仪式在原信息产业部位于北京西长安街13号和万寿路的两处办公地点同时举行。至此,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产生的五大新部委已全部挂牌。
随后,7月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会上传达了包括职责调整、内设机构调整和人员调整在内的部“三定”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运作。

6月29日上午10点整,工信部正式挂牌(通信世界周刊配图)
重大职责调整
李毅中在会上介绍,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在职责调整方面,国家发改委工业行业管理和信息化的有关职责、原国防科工委除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以及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被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中,原国防科工委组织协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大事项、保障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等职责,以及原信息产业部军工电子管理职责划归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有关邮政管理的职责划给国家邮政局,并交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此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主要承担15项职责。
李毅中特别对由国家发改委划入的职责进行了说明,具体包括: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的规划、政策和标准的拟订和组织实施;组织领导和协调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编制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规划,协调相关政策;工业日常运行监测;工业和通信业的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扶持;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稀土行业发展、盐业行政管理、国家医药储备管理的工作;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职责。
司局编制确定
据了解,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设司局确定为24个。其中,综合司局10个,工业行业管理为主的专业司局5个,履行国防工业管理相关职能的司局1个(军民结合推进司),信息产业行业管理、信息化推进司局8个。
在综合司局中,产业政策司、运行监测协调局和中小企业司是由国家发改委划入的,其他7个司都将增加工业的职责;此次专门成立的财务司将可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和审计;人事教育司增加了管理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7所高等院校的职责。
在工业专业司局中,李毅中指出,按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和消费品工业等相关工业行业分类组建的3个司是机构设置的亮点,因为它们没有按行业设置,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工业行业管理方面特别关注了节能、环保和安全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防工业管理方面充分发挥了国家国防科工局的作用,部内只设置军民结合推进司。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管理方面则适当整合资源,根据今后发展的重点,新成立了软件服务业司;设立通信发展司,以强化通信业管理;设立通信保障局,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设机关党委和离退休干部局。中纪委也将向部派出纪检组和监察局。
人员方面,机关职能部门编制为599名,加上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两委人员、援派机动人员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关总行政编制为731名。部“三定”规定对部级和司局级领导职数也作了明确规定。此外,中纪委派出的纪检组和监察局定员为16人。
李毅中介绍说,国家国防科工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部对外还将保留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牌子,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航天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有关活动,履行有关职责,具体业务可委托国防科工局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承担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委托国防科技工业局承办有关事项。
另外,原信息产业部所属事业单位、原国防科工委所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所高校,国家发改委的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中国机电设备成套服务中心也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原信息产业部在31个省区市设置的通信管理局也划归工业和信息化部实行垂直管理,行政编制为500名。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已确定,分别为:李毅中、奚国华、苗圩、陈求发、娄勤俭、欧新黔、杨学山、郭炎炎、姜成康、陈小筑。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英文名称已经确定为MinistryofIndustry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缩写为MIIT),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www.miit.gov.cn)也已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