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世界 >> 总第371期 >> 技术应用 >> 正文
全角度解析抗震救灾的应急通信
2008年6月18日 17:15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李伟章

    1.无线集群通信的特点

    无线集群通信与公众移动电话不同点在于:集群通信以组呼为主,用户之间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用户根据不同的优先级占用或抢占无线信道,呼叫接续快(300ms~500ms),且以单工、半双工通信为主要通信方式。

    (1)组呼为主

    无线集群通信可以进行一对一的选呼,但以一对多的组呼为主。集群手机面板上有一个选择通话组的旋钮,用户使用前先调好自己所属的通话小组,开机后即处在组呼状态。一个调度台可以管理多个通话小组,在一个通话组内所有的手机均处于接收状态,只要调度员点击屏幕组名或组内某个用户按PTT键讲话,组内用户均可听到。调度员可对部分组或全部组发起群呼(广播)。

    (2)不同的优先级

    调度员可以强插或强拆组内任意一个用户的讲话,且不同用户有不同的优先级,信道全忙时,高优先级用户可强占低优先级用户所占的信道。

    (3)按键讲话

    在无线集群通信中,其无线终端带有PTT(PushToTalk)发送讲话键,按下PTT键时打开发信机关闭收信机,松开PTT键时关闭发信机打开收信机。

    (4)单工、半双工为主

    无线集群通信中为节省终端电池与少占用户信道,用户间通话以单工、半双工为主。

    (5)呼叫接续快

    从用户按下PTT讲话键到接通话路时间短,但对指挥命令而言,若漏去一两个字,有可能会造成重大事故。

    (6)紧急呼叫

    无线集群终端带有紧急呼叫键,紧急呼叫具有最高的优先级。用户按紧急呼叫键后,调度台有声光指示,调度员与组内用户均可听到该用户的讲话。

    2.无线集群通信体系

    目前,我国所用数字集群技术体制主要有:350MHz、800MHz。

    主要设备包括:基于GSM技术的华为GT800、GSM-R;基于CDMA技术的中兴GoTa;MotorolaTETRA;MotorolaiDEN。

    3.无线集群通信抗灾应用

    无线集群通信通常情况下,用于公安、交通、大型企业等的通信联络;战争、灾难情况下,用于应急指挥、调度。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相关部门迅速组建了灾区一线的无线集群通信网,用于指挥、调度灾区的救援、医护、安置、公安、物质供应、后勤等各部门的工作,从而使灾区的抢救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应急通信车

    1.应急通信车的作用

    应急通信车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1)战争、灾害、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通信车为党、政、军领导机关实施调度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2)体育赛事、大型演出活动、展览会等对移动通信的突发话务量有需求时,应急通信车提供临时基站;

    (3)临时替代公众网中的故障设备,保证全网通信的畅通无阻。

    2.应急通信车的分类

    应急通信车一般装备有:交流发电机、整流器、蓄电池、配电屏、通信配线架、接地系统等。应急通信车根据其所配置的通信设备与应用进行分类。

    (1)卫星通信车:工作在Ku和C频段,因其传输距离远、容量大,多数用于干线光缆中断时,临时替代干线电路。

    (2)微波通信车:可提供多个E1电路,传输距离为几十公里,用于光缆、电缆支线中断时的替代和临时电路。

    (3)车载移动应急通信:配备有卫星地球站或微波收发信设备,以及GSM、CDMA、小灵通的基站(BTS)或基站控制器(BSC)+BTS,用于替代故障设备或满足突发的话务需求。

    (4)车载VAST系统:通过覆盖本国的静止卫星与主站接入公网或专网进行通信,用于替代故障设备,在战争、灾难时提供话音与数据的应急通信。

    (5)车载有线电话应急通信车:配备有卫星地球站或微波收发信设备、局用交换机或用户交换机,用于替代故障设备,给大型工地、战争或救灾指挥部提供临时有线电话。

    (6)调度指挥应急通信车:配备有卫星地球站或微波收发信设备、无线集群交换中心、基站,可进行多级调度指挥,用于战争、灾害、突发事件时的指挥调度。

    (8)电视转播车:电视转播车配备有卫星地球站或微波收发信设备、演播室设备、图像压缩编码设备、以太网交换机等,是一种用来现场制作和实时播出电视节目的特种车辆。

    3.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的作用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各通信运营商、广电、军队、公安等部门组织了383部应急通信车开往灾区,组成了临时的有线电话网、移动电话网、调度指挥网,为抗震救灾的调度指挥工作提供了通信保障。

    在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中,通信救援队伍一直冲在各类救援队员前面,他们冒着余震、滑坡、泥石流的危险将应急通信器材陡步送往灾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搭建起通信保障的应急通信平台,同时也筑起一条从都江堰指挥部到每个救援小组的生命线。各级通信部门的高效沟通、紧密团结也在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日后的应急通信保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解析  抗震救灾  应急通信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