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李正豪
6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关于开展垃圾短信息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该部委成立后的第一项专项整治行动。
今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部分不规范经营企业群发垃圾短信的内幕,当时刚刚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即向外界表示正与国务院纠风办就垃圾短信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治理垃圾短信的相关规定很快会出台。外界均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拳将打向垃圾短信。
据记者了解,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联合起草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正处于审批阶段,此次的整治行动无疑是为即将出台的《规定》打了“前站”。
垃圾短信已成全民公敌
今年“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期间,某门户网站发起了针对垃圾短信的社会调查。该调查显示,受到垃圾短信骚扰的手机用户高达99.37%,其中,84.34%的用户每天都会收到垃圾短信。在受到骚扰的用户中,29.43%的用户每天收到1~2条垃圾短信,15.15%的用户每天收到3~4条垃圾短信,7.42%的用户每天收到5条甚至更多的垃圾短信。
另有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垃圾短信总体规模达到3538亿条,同比增长了92.7%,创7年来最大增幅。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7年手机短信息调查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每人每周收到垃圾短信12.44条,平均每天近2条;而在每10条垃圾短信中,有近5条是违法欺诈类的。
垃圾短信问题已经成为主管部门不得不正视的重大问题。门户网站的调查还显示,77.31%的手机用户十分反感垃圾短信;另有71.8%的手机用户认为,垃圾短信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严打五类重点问题
近年来,每月公布违规SP名单、叫停违法SP企业已成为主管部门的工作常态,针对SP的持续治理则被社会舆论戏称为“风暴”。此次发出的《通知》将从制度上深化对垃圾短信的治理。《通知》的下发也正式拉开了自6月11日起到今年年底的全国范围内垃圾短信整治专项行动的序幕。
《通知》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强化基础电信企业接入管理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用户等多方力量来共同整治垃圾短信问题。
《通知》明确要求治理五类重点问题:一、行业类应用等短信息端口滥发垃圾短信息问题;二、信息服务经营者(含SP及电话声讯台)滥发垃圾短信息问题;三、广告类短信息滥发问题;四、制造、销售违法短信息群发设备问题;五、网间垃圾短信息群发问题。
根据《通知》,从6月11日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依法严厉查处一批群发垃圾短信息的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关闭一批擅自滥发垃圾短信息的短信息发送端口,停止一批发送违法有害短信息内容的手机的通信服务,清理一批违法短信息群发设备,规范短信息广告服务行为。
产业链需通力合作
专家认为,垃圾短信已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条,上面串连着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利益集团。从过去对SP的治理经验来看,垃圾短信的治理将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从制度上规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群防群治。只有这样,垃圾短信问题才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据记者了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相关运营商都已备有治理垃圾短信的相关措施,会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建立拦截平台、举报平台、处理平台,通过业务管理、网络监控、流程管理等措施来对垃圾短信加以控制。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既是短信业务的受益者,又是垃圾短信的判定者,在这样“运动员”、“裁判员”双重身份集于一体的情况下,如何促使运营商成为治理垃圾短信的主要力量,让运营商更加有效地约束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的行为,是监管层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实际上,包括终端供应商和手机应用软件提供商在内的许多其他环节的企业都能为垃圾短信的治理做出贡献。据记者了解,诺基亚等很多终端厂商已经在其手机中内置了垃圾短信过滤功能,而北京网秦等应用软件提供商则能够开发具有垃圾短信过滤功能的各种软件。
业内人士介绍,具有垃圾短信过滤功能的手机可以根据短信内容中相关敏感词汇的出现频率来判断该短信是否为垃圾短信,而这种智能手机一旦发现所接收短信为垃圾短信,就会自动将其屏蔽。
该人士告诉记者,从制度上来说,主管部门只能通过相关规定约束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在垃圾短信治理方面的行为,但要全面整治垃圾短信,则需要动员包括手机厂商、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商在内的产业链条各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