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李学博
近几年来,虽然移动支付业务以手机钱包、二维码扫描等形式出现在市场上,并使一些用户得到了业务体验,但就其发展情况而言,移动支付业务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追捧。
这样的情况在近期也许会发生一些改变。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的不断完善,业务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将得到更多增强,普通用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而产业转型的浪潮也将对业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些因素将极有可能促使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迎来又一春。
就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及其面临的机会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中研博峰咨询有限公司增值业务部总监张磊先生。
运作模式成为先决条件
据中研博峰提供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业务的市场规模非常可观。据统计,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移动支付进入发展阶段,2005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人,同比增长134%,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2007年初至今,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移动支付业务迎来了快速增长,预计到2008年底,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人,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张磊介绍,目前关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银行运作、运营商运作和第三方运作:银行运作模式通过专线将银行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电信运营商为银行提供渠道;运营商运作模式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等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进行消费,如手机钱包等业务;第三方运作模式是通过搭建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连接客户、银行及SP,并负责客户银行账户与服务提供商银行账户之间的资金划拨和结算,如广州的金中华、上海的捷银等公司均采用这种模式提供数字化产品销售、电子票务等增值服务。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运营商和银行主导下的运作模式正在探索中稳步前行,寻求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第三方支付模式的逐渐成熟,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取得了突破,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基于移动互联的移动支付业务高速发展。
业务应用领域更为广泛
移动支付业务在应用之初,由于受到安全性等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在个别领域的市场,并且支付额度也很小。据了解,当时移动支付涉及的业务种类主要有两种,一是电子类产品,由于不需要物流支撑,很适合采取移动支付方式;另外一类是公用事业产品,由于其产品提供者比较单一,利用移动支付缴费所带来的谈判成本较低。两者成为了移动支付发展初期的主导业务。
目前,市场应用的情况已经更加广泛,从业务特点来看,原来的小额电子化产品支付作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起点,如今已经逐渐向大额、实物的方向发展。张磊表示,未来随着在交易安全等方面更加完善,将进一步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商场、超市会大量装备移动支付终端,最后移动支付几乎可以购买任何商品,真正为用户的生活提供便利,包括终端设备提供商、运营商、金融机构、商家等在内的各个环节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产业链将更加完善。
国外运营经验值得学习
移动支付业务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据了解,许多国外的运营商和企业在这方面,特别是日韩等国,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运营经验。
移动支付用户普遍担心交易安全的问题,在这方面,韩国的运营商采取了信息加密和多次确认的解决办法。2004年8月,韩国SKT推出了“M-BANK”业务,通过在手机中内置智能型芯片,用手机进行银行存折、现金卡业务和互联网银行等电子金融服务。“M-BANK”特点在于结算信息密码化,因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当用户使用“M-BANK”进行汇款等移动银行服务时,输入密码以后,密码化的信息会反馈到SKT进行身份确认,之后再传到信用卡公司完成交易确认。通过多次信息的保护可以大大提高交易的安全性,降低其业务风险。
在业务普及和推广方面,日本运营商采用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2004年,NTTDoCoMo先后针对其PDC用户和FOMA用户推出了基于非接触IC智能芯片的Felica业务。在商业模式上,为推动支持非接触式IC卡“FeliCa”手机的普及,2004年7月,NTTDoCoMo又开展了FeliCa读写器的推广计划,即针对计划推出FeliCa支持服务的厂家,NTTDoCoMo出资100亿日元代其承担读写器等设备费用。作为回报,NTT DoCoMo根据一定比例,按FeliCa手机所带来的营业额收取部分手续费,此举大大加快了业务的普及速度。
市场因素助发展突破瓶颈
在谈到业务未来发展的情况时,张磊认为,客户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才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从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看,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对电子支付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另外在技术演进方面,这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随着无线宽带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在交易安全和功能完善方面会做的更加出色,衍生出很多应用,在我国信息化环境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这些应用将在各个垂直市场上得以部署和普及。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健全,将对整合各种运营模式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推进移动支付业务的规模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