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大幕落下,但是有关通信的一切并没有随之结束。正如运营商方面宣称的那样:奥运会上应用的技术和业务将在奥运之后得到更好的传承。如此说来,WAPI也应在此列。
WAPI在奥运通信保障中亮相,也许会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一国有知识产权技术自“出声”之日起就饱受内外夹击之苦,这种情形在2005年一度达到了顶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WAPI几近遁于无形。
不过,从WAPI在奥运通信保障中阐释的技术理念,以及在实际使用中获得高度评价的情形来看,这几年“蛰伏”的日子里WAPI并没有停步不前。此时的WAPI,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来形容似乎更为恰当。要知道,奥运会的严苛级别比电信级还要高很多。由此可见,此番WAPI重出江湖是有备而来的。
从WAPI产业演进路径上看,我们也可以得出很多有益的启示。在刚开始推广WAPI时,有关方面更多还是聚焦于它的安全性。这种简单化的宣示,无形之中给了竞争对手以口实。因为当时业界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802.11i的安全隐患问题。在这种情况下,WAPI被对手轻易地扣上了“安全门上加了一把锁”的大帽子,其形象遭到了极大的歪曲。而WAPI方面似乎也没能很好地对此做出澄清。不过现在看来,避开一些无谓的争论也不失为WAPI的一个正确选择。因为后续的事态发展表明,让竞争对手在技术上臣服,才是最关键和更有效的公关手段。
WAPI的转机出现在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介入之后。在2006年,中国移动就加入了WAPI产业联盟。后来的事实证明,运营商的加入对于WAPI产业的发展来说可谓善莫大焉,这应该也是WAPI阵营的得意之笔。
首先,因运营商的产业龙头地位,WAPI的产业号召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也正是有了运营商的加入才有了后来中国移动将WAPI带到奥运舞台上,WAPI才有了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机会。当然,WAPI在奥运会上获得掌声也表明其自身的确具有过硬的“内功”。
运营商所能施加的另外一个推手在于它对电信运营级网络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后来才在双方的配合下最终完成了WAPI技术诉求点的重新定向工作,即由单一阐述安全性转向宣示其可运营、可管理特性。这一变化应该是WAPI发展历程上的转折点。
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从安全性出发,内中就已经蕴含了可管理、可运营的元素,但是这种理念的完善、提炼和升华并非是谁都能够想得到的。技术理念在可行与不可行之间也许仅仅隔着一层纸,而捅破这层纸却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WAPI而言,运营商的介入让它在这方面成为受益者。至此,WAPI的技术内涵发生了由局域到全网的转变,而它所面对的市场空间也前所未有地豁然开朗起来。
我们都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但是不要忘了在“枪杆子”的背后还要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才能成事。具体到WAPI,在其发展初期,更多是具备了上层应用能力,而整套的底层理论体系尚待补缺。也正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博弈,WAPI阵营看到了这个问题,并完备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最终拿出了TePA,定义了普适性的访问控制架构,使得现在的WAPI具有了整体性和完备性,而在这种严丝合缝的“集成武器”面前,竞争对手至少在技术层面已经无力辩驳。
WAPI一直在斗争中获得经验和教训,而这种通过硬碰硬的斗争换来的经验教训也是最为宝贵的,也是最应为国内各行业在国际化征程中加以参考和借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WAPI也是功莫大焉。
·WAPI缘何实现“大逆转” [8/25] |
·WAPI价值堪与TD-SCDMA比肩 [8/25] |
·WAPI借奥运“破局” [8/25] |
·WAPI是怎样炼成的 [8/25] |
·终端产业链获得突破 WAPI商用化再次提速 [7/23] |
·首款WAPI双模终端面世 WAPI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 [7/18] |
·推出首款手持终端WAPI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 [7/18] |
·首款WAPI双模手机面世 [7/17] |
·WAPI、GSM双模手持终端研制完成 [7/16] |
·两大通信国标寻找交叉点:WAPI希望助阵TD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