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36"%> 国产TD终端“先发制人”?--要闻--通信世界网
观 察   研 究    批 评   推 介   运 营 观 察    制 造 业 观 察    监 管 论 坛    SP 观 察    手 机 论 坛
首页 >> 今日评论 >> 要闻 >> 正文
国产TD终端“先发制人”?
2008年4月28日 10:49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李明达

    在近期的TD终端销售中,国产品牌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以中兴、新邮通、联想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成为主导力量。相对于2G时代中国这个巨大的手机终端消费市场被国外厂商蚕食殆尽的窘境,这次本土企业似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而业界对国产手机厂商在未来3G时代的表现也颇为期待。

    然而,在TD招标阶段有着良好表现的国内终端厂商如何评价自身的发展机会和市场趋势呢?

    日前,笔者就此话题专门询问国内某TD终端厂商市场部门人士,按照他的说法,中国移动计划将第二轮集采的TD终端全部用于网络测试,而TD终端厂家的TD手机如果获得入网许可证,将自行通过社会渠道销售。同时,这位人士抱怨道:“TD产品必须由运营商主推才能让产业链更好发展,而中国移动对TD的态度让国内终端厂商非常被动,我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看来,虽然在3G终端市场销售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国内TD终端厂商对于未来却并不乐观。笔者认为,中国移动的做法本无可非议,让3G手机直接接受消费者的评价和体验,这本身是加速终端市场发展的有利之举,那么,为什么本土企业对此忧心忡忡呢?

    仔细询问下,这位人士道出了实情:“我们原本希望中国移动推3G可以像当初中国联通CDMA一样,购话费送手机,但没有想到中国移动的TD试商用政策仅仅是话费打折,手机还要用户自己购买。这样一来,国产品牌将直面洋品牌的冲击。”

    本土TD手机厂商的担忧近日得到了验证,三星、LG等在招标中份额不大的洋品牌在TD终端销售方面反而表现强劲,这无疑体现了洋品牌的号召力。某国外手机厂商高层人士也适时表态:“TD光靠国内企业做终端不行,TD是一个国际标准,需要国际一流厂商来介入。”业内专家指出,如果说国内制造商之间的优胜劣汰尚可促进TD产业链上鲜明的“自主”二字的不断巩固和本土手机品牌的竞争力,那么国外厂商的虎视眈眈则是始终挥之不去的压力。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市场下各方的不同心态。在中国移动按照自己的节奏逐步推进TD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国内TD终端厂商的无奈和抱怨,另一方面则是洋品牌的观望和暗中结网。本土企业无奈和抱怨的是中国移动开放社会销售渠道太早,缺少一个本土品牌的“培育期”或者说是“摇篮期”;洋品牌观望和觊觎的是中国TD是不是会真正的显露出诱人的商机,以及何时介入中国TD市场。

    其实,仔细分析TD试商用的情况和洋品牌的市场策略,就不难理解本土3G终端厂商的焦虑和不安。笔者认为,国外企业进入较晚其实更多的是占有了一定的优势,因为用户体验不仅取决于终端而且还取决于网络,目前进行的测试和试商用正是终端和网络的磨合期,现在出现的信号不稳定、手机待机时间短、电池发热等问题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为此承担大量资金投入和品牌形象损失的却是国内的终端企业。国外品牌等到TD网络相对成熟时再进入,无疑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以及在初期发现的问题,实现“后发制人”。另一方面,国外品牌的先进设计理念、积累的本土化生产经验以及难以撼动的高美誉度、忠诚度都将成为宝贵的遗产传承到新的通信时代,而国内终端企业在这方面做的则明显不尽如人意。

    “先发”不一定“制人”,至少目前的TD终端市场情况就是如此。当然,对于中兴、宇龙通信、华为、UT斯达康这样与运营商有良好合作关系,又有较大研发投入且更能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公司,TD试商用或将成为“抢占城池”的难得机会;而对于那些研发实力较弱、资金不足的国内终端公司来说,情况就严峻的得多。

    在外资企业下定决心纷纷进入中国TD市场之后,国内TD终端企业能否真正打赢一场漂亮的“狙击战”?还是只能依靠政府入网许可申请和审批速度来限制洋品牌的进入?我们拭目以待。

    笔者系通信世界网今日评论专栏作者,转载仅限于合作媒体。本文不代表本站观点。

编 辑:赵宇
相 关 新 闻
关键字搜索:TD-SCDMA  终端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作 者 资 料
周 新 闻 排 行 榜
特 约 评 论 员
责任编辑:高 媛 投稿信箱:pinglun(@)cww.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