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36"%> 怎样解决“吸费电话”这类难题?--要闻--通信世界网
观 察   研 究    批 评   推 介   运 营 观 察    制 造 业 观 察    监 管 论 坛    SP 观 察    手 机 论 坛

首页 >> 今日评论 >> 要闻 >> 正文
怎样解决“吸费电话”这类难题?
2008年1月21日 10:43 通信世界网 评论()
作 者:耶兰特

    手机响一声就被挂断,用户回拨过去,或是接入录音电话,或被挂断,或是忙音,或没有任何声音,但实际上回拨的电话已经悄然转到了声讯台,强行扣取了机主电话费,金额从几十到数百元不等。这类被称为“吸费电话”的电话,最近一年多来让国内的手机用户吃尽了苦头。警方提醒用户,应该慎重接听和回复陌生来电,更不要随意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免受到不法侵害。有电信业专家则指出,手机实名制是对付“吸费电话”等不法行为的最有效手段。但在笔者看来,这并非良策。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类莫名其妙的未接来电,都是预付费手机号码,机主通过设置无条件呼转到加值型付费电话上,一个电话就能扣费多达500元。而提供这种业务的,多是一些不良声讯台。这些声讯台一般通过群发短信诱导消费、拨打用户电话后立即挂断等用户回拨等种种手法,骗取用户电话费。由于预付费手机号码购买时不需要登记机主资料,因此难以监管。运营商对此表示,“不法分子频繁换号,监管的最大难点在于难发现。只有不法行为的次数多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发现、确认,并进行处理。”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电信专家才认为手机实名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笔者以为,治标不如治本,与其从手机号码上做文章,不如进一步规范声讯台。2002年10月,信息产业部曾发出通知规定,电话信息台开通的人工台服务,原则上一律取消。对有必要开通人工台服务的,如政府政策、法律援助、股票服务、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等信息的查询,应报当地通信管理局审查批准,并聘请获得国家承认的相应资质的有关专业人士担任咨询人员,咨询人员名单及相应资质证明材料报当地备案。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声讯台在合法注册后变质,导致电信运营商难以发现。”而且,就是部分省市对声讯台的设立门槛很低,导致不法声讯台泛滥。有的声讯台更是在国内电信运营商注册声讯特服号码后,再绑至境外高收费声讯台,从境外电信运营商那里分到利润。

    不过,用户的电话费声讯台最终要拿到手,还需要通过运营商的计收费系统来结算收益。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从用户的话费被扣到声讯台与运营商结算,这中间有一个周期。那么,运营商完全能够通过在与声讯台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在用户举报、收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合同等手段制止声讯台的不法行为。但目前运营商并没有这样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利益。一方面,这种合作,运营商不用承担什么恶名却得到了利益,睁只眼闭只睁又何妨?另一方面,国内有好几家运营商,每家运营商在各个省市又有分公司,又怎么保证它们中的个别成员不会为了自身利益而给不法声讯台开绿灯的呢?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不法声讯台往往集中在某些省市,这就很说明问题。

    要想真正解决类似于“吸费电话”这类难题,显然不能只依赖于运营商的自觉,也不能完全指望主管部门的规范。“吸费电话”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钻了法律的空子,毕竟在打击利用手机进行不法活动方面目前还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这就让司法难以介入。据警方有关人士介绍,手机用户发现手机费被扣向警方报案,一般来说立案比较困难,因为手机用户个案受骗金额一般不超过几百元,而诈骗案的立案标准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所以笔者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完善这方面的立法,加大打击力度,这才是治本之举。

    (本文系通信世界网今日评论专栏稿件,谢绝转载,刊登只为传播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新闻
而就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认为,提供特殊电讯服务的公司明显构成民事上的欺诈行为,其收取的费用应作为不当得利予以返还。而电信公司疏于监督,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编 辑:高媛
相 关 新 闻
关键字搜索:手机  吸费电话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作 者 资 料
耶兰特
长期关注中国及世界信息科技产业的发展,公开发表过多篇行业分析和产业评论文章。
周 新 闻 排 行 榜
特 约 评 论 员
责任编辑:高 媛 投稿信箱:pinglun(@)cww.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