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企业优化专利质量迫在眉睫
http://www.cww.net.cn 2010年11月29日 07:01 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特约撰稿人 马毅华
对于企业而言,凡是可以带来收入的都是资产,其中优质的专利更是一项优质的资产。2009年,盈利绝大部分由专利授权费用构成的美国InterDigital公司年度税前利润率高达45.99%,高通公司的税前利润率也达27.47%,而同年电信设备巨头们的税前利润率只有2%~9%。 专利也分伯仲 专利是一种对知识的法定垄断,但垄断不等于盈利,主要得看垄断的是什么。垄断了没人需要的东西,那等于白费气力;垄断了别人需要的东西,才是一种可盈利的垄断,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专利都有价值,专利的价值取决于专利的质量。根据质量的高低,专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关键专利、垃圾专利、专利垃圾。 关键专利就是确实能在产品中体现的专利。如果关键专利成为了产品通行标准的一部分,那么这些专利可称为标准专利。产品标准描述的内容一般又分为“可选择的部分”和“不可选择的部分”,“可选择的部分”通常是一些供实现者选择的选项,实现者可以避开不实现;如果专利所描述的内容是标准“不可选择的部分”,这部分必须实现而且无可替代,那么这样的专利就是基本专利。专利一旦成为基本专利就具备了极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基本专利是开发该产品者必须接受的,InterDigital和高通公司正是因为拥有了大量的基本专利而获得了强劲的盈利能力。 垃圾专利虽没有在实际产品中体现,但不是废物,仍有相当价值。垃圾专利往往是关键专利的基础,比如在研发过程中,先考虑了A方法对A申请了专利,但在研发过程中发现了A的问题并改进提出了更好的B和C方法,对B和C也申请了专利;最后经权衡,在产品中使用了C,这样A和B并没有在实际产品中体现,可以算作垃圾专利,但若没有A和B的思考过程很难有最终关键专利C的产生。垃圾专利是研发过程的中间品或者副产品,反映了企业对于研发经验的积累,即使目前无直接市场价值,未来在其他研发任务里这部分资产仍可能会贡献收入。垃圾专利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避免被诉讼,比如甲公司使用了和乙公司的专利A很类似的技术,但甲同时申请了一个垃圾专利B做掩护,那么甲公司就可以相当程度地抑制乙公司对甲的侵权诉讼企图,因为很多情况下乙公司很难取证甲到底用的是A还是B。 不同于垃圾专利,专利垃圾则完全是废物了,这类专利或者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或者在经验上不符合现实,但因为专利描述的专业性,导致非专业的审查人员很难看出这类专利的无效性。这类专利不是实际研发的中间品或者副产品,只是符合了专利的写作技巧和申请准则而已,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更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产品中。专利垃圾或者是过低研发水准的结果,或者是不切实际的专利摊派而导致的凑数,或者是欺骗意图的产物(比如一些项目的欺骗性交差)。 优化专利比例是关键 企业优化专利资产,实质上就是要优化在研发部门生产的专利中,关键专利、垃圾专利、专利垃圾三者所占的比例。 对于关键专利,它的数量特别是基本专利的数量是企业综合研发实力的反映,需要企业较长期地研发投入和积累,不是短期突击投入就能一蹴而就的。在专利竞争中处于追赶地位的企业更要避免“大跃进”式专利赶超战略,要根据实际的研发水平确定重点突破方向,制定长期的专利竞争以及相应的研发支撑计划。“大跃进”花费的是宝贵的研发资源,贡献的只能是专利数量而不是基本专利。 对于专利垃圾,因为专利的研发、申请和维护费用不菲,所以专利垃圾已完全构成企业负资产(负债),要坚决杜绝。当企业对研发部门进行了不切实际的专利数量摊派,或者专利质量控制环节非常薄弱时,研发部门将源源不断地产生专利垃圾,吞噬研发投入,构成财务负担,甚至影响企业在业界的研发声誉。对专利进行提交前的内部质量控制是杜绝专利垃圾的有效方法,这个内控环节应该具备深厚的研发知识基础并独立于研发部门。同时,管理层在专利目标上也要实事求是,因为不切实际的专利摊派是产生专利垃圾的“激励因素”。 [1] [2]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关键字搜索:专利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重要新闻 通信技术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